2017年7月31日至8月3日,由农学教研室胡单主任带队,次仁吉书记、次仁央金副书记、何燕老师、冯西博老师等一行五人前往山南市农牧局、山南市农业推广中心、桑日县农牧局、错那县农牧局等进行农学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山南市是西藏的“粮仓”,是西藏自治区农业大市。到山南市调研,对了解我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指导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意义重大。

山南市错那县组织部座谈
|
山南市农业推广中心有“两站一所”(农业推广站、土肥站和农科所)。负责山南市小麦、青稞等农作物农业推广和育种工作,为西藏自治区提出的青稞四年增产50斤的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座谈中,了解到农业推广中心农牧学院毕业生有12人左右,其中农学专业有6人,均为山南市农推中心的骨干力量。由于西藏农业技术人员实行考任制,近几年山南市农推中心未进农牧学院毕业生,对毕业生能力状况不甚了解。但山南市农科所米玛次仁所长谈到,近几年进入县级农业推广站的农牧学院毕业生实践能力较为欠缺,对青稞栽培、育种和病虫害防治技能不足,影响其进一步发展。建议加强实践能力教学,让学生充分实习,并愿意提供实习机会。在人才引进方面,山南市农科所较欠缺分子育种、植物保护和农业机械方面的人才,并愿意和西藏农牧学院进行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往届毕业生介绍山南市农科所研发的六位一体播种机
|
山南市各县农牧局局长、农推中心主任和部分学生参加了座谈。座谈中,农牧局领导对我校农学专业毕业生立足于基层,服务“三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其专业素养、吃苦耐劳精神较为满意。不足之处是创新能力不强、实践能力欠缺,对麦类作物病虫害等农业生产实际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建议加大实践实习力度,课堂教学要与西藏农业实际相结合。
农学毕业生在座谈中对农学四年的学习基本满意,对实践能力的欠缺感同身受。建议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加强实践能力教学,加强实习工作。同时毕业生提出,因基层需要全能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大“大农学”教学力度,加大生物统计学、计算机、藏口语教学力度。英语、数学、化学教学要加大选修力度。让不同兴趣和不同人生规划的学生均能够因材施教,学有所成。
另外,双方就党团学生干部和实习工作进行交流。用人单位认为党团学生干部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能力强,在用人单位受领导重视。用人单位均愿意接受定岗实习毕业生,在实习经费安排上尚需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