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植物科学学院农学人才培养方案调研(三)赴日喀则

时间:2017-08-21   点击数:

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践行“讲贡献 爱家园”,充分发挥合格党员的表率作用,利用暑假假期,于2017年8月3日至8月6日,我们一行5人在农学教研室胡单主任的带领下,前往日喀则市农科所、康马县农牧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白朗县组织部、农牧局,南木林县农牧局、科技局,西藏格藏青稞食品有限公司(江孜),江孜红河谷生态园区(江孜),西藏年河乳业有限公司(白朗县),西藏藏雄特色农产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桑珠孜区拉洛奶牛有限公司等进行农学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方案调研。日喀则市是西藏自治区的第二大市,是农业大市,也是我校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较为集中的地区。到日喀则市调研,对了解我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指导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意义重大。

一、日喀则市农科所人才培养方案座谈

日喀则市农科所有油菜、小麦育种组、青稞育种组、马铃薯脱毒推广育种组,现有农牧学院毕业生8人,有2人为科研带头人。由于自治区就业政策的原因,近五年除调入外,无农牧学院毕业生进入。

日喀则市农科所座谈

座谈中,农科所援藏干部宋所长结合我校农学人才培养方案谈了六点建议:一是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大选修力度,使毕业生能适应多个岗位;二是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调整专业;三是区位优势要充分利用,注重横向联合,充分利用援藏机制,培养造血功能;四是课程设置中要增设分子育种、定向育种课程,加大生物统计学课时量;五是思政课程需要终身学习,建议减少课时量,鉴于学生基础原因,高等数学应当适当弱化;六是愿意接受农牧学院实习生15人左右,但要有带队老师管理,实习期限6个月左右。市农科所毕业生结合农学人培方案谈了三点意见:一是我院教材老旧脱离实际,建议编写面向现代农业科技符合西藏特点的教材;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写作能力,毕业生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三是基层毕业生实践能力差,对现代化栽培技术和病虫害识别知之甚少,建议加大实践力度。

二、各县组织人事、农牧局和部分毕业生人才培养方案座谈

日喀则市各县组织部、农牧局局长、农推中心主任和部分学生参加了座谈。座谈中,各级领导充分肯定了我校农学专业毕业生对日喀则市“三农”发展的贡献,对其专业素养、吃苦耐劳精神等较为满意。不足之处是沟通协调能力和写作能力较差,创新实践能力欠缺,理论和实践脱节,建议加大实践实习力度,课堂教学要与西藏农业实际相结合。

农学毕业生在座谈中对农学四年的学习基本满意,对实践能力的欠缺感同身受。建议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加强实践能力教学,加大实习力度。同时毕业生提出,因基层需要多样化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大“大农学”教学力度,加大公文写作、生物统计学、计算机、藏口语教学力度。英语、数学、化学教学要加大选修力度。让不同兴趣和不同人生规划的学生均能够因材施教,学有所成。

另外,双方就党团学学生干部和实习工作进行交流。用人单位认为党团学生干部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能力强,在用人单位受领导重视。用人单位均愿意接受定岗实习毕业生,在实习经费安排上尚需政策支持。

三、涉农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企业调研

人培方案调研小组依次到西藏格藏青稞食品有限公司(江孜),西藏年河乳业有限公司(白朗县),江孜红河谷生态园区,西藏藏雄特色农产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桑珠孜区拉洛奶牛有限公司与企业负责人和部分毕业生进行座谈。企业负责人在座谈中谈到,西藏涉农企业大多处于农产品加工产业的低端,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大,大多毕业生还未转变就业观念。西藏大学毕业生创业成本高,资金筹集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双创”工作尚需政策支持。与企业部分毕业生座谈主要集中在江孜红河谷生态园区,该园区为上海市政府援藏项目,江孜县政府扶持项目,带有半企业半事业的性质。毕业生在座谈交流中谈到,我校实习基地设施较为落后,需加大投资改造,与现代农业接轨,便于学生就地实习。

版权所有:© 2015-2016  西藏农牧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地址:西藏林芝市巴宜区育才西路100号  邮编:860000  电话:0894-5822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