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植物科学学院简介

西藏农牧学院是社会主义新西藏现代高等教育的起点之一,溯源于1958年在陕西咸阳创建的西藏公学,1965年西藏公学改名为西藏民族学院,1971年在林芝设立迁校筹建处,计划整体回迁西藏办学,1974年根据自治区党委决定改为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1年与西藏大学合并组建新西藏大学,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设立西藏农牧学院,2024年8月,林学申博成功。

植物科学学院前身为“西藏公学”农科班。1965年“西藏公学”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1971年7月成立西藏民族学院迁校筹建处,农、牧、机电、财会等专业全部搬迁至林芝,1974年12月西藏校区改为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农学、畜牧两个专业合并后取名农牧系,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后更名为农学系,2009年更名为植物科学学院至今。

学院坚持以“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为办学宗旨,以“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人格本位”为办学理念,突出产学研用相结合,聚焦高原特色作物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先后为西藏自治区各级行政管理、农业院校及研究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农技推广机构等部门培养和输送人才7500多名,为推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为我区社会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已形成了一支学历、年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以本科生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等并重的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体系。现有农学、植保、园艺和农经等4个教研室,农学、植物保护、森林保护、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园艺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7个本科专业,作物学、植物保护和农林经济管理3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授权点,1个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包含农艺与种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和农村区域发展4个领域)授权点,开展本科、专科和研究生教育。其中,农学专业被列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和西藏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于2012年被列为卓越农林人才计划,于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2022年,新获批作物学、植物保护学2个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农学专业被列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和西藏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并于2012年被列为卓越农林人才计划。

学院申请建立了4个科技小院,拥有8个校内教学实验室,其中高原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实验室、西藏高原作物分子育种实验室、西藏高原资源昆虫与应用昆虫实验室和植物病理学与微生物学实验室4个为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学实习农场和实习果园2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拉萨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山南市农业技术中心、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林芝米林市娘龙村实习基地、林芝巴宜区八一镇实习基地、林芝巴宜区鲁朗镇实习基地和林芝巴宜区米瑞乡实习基地等8个校外实习基地,具备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培养所需完善的软硬件条件,为高素质、强动手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2019年启动作物学申博工作。

长期以来,学院重点依托西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有的物种资源,重点围绕青稞、油菜、藜麦和玉米等高原作物栽培生理与生态、种质创新与利用、高原作物植保和高原农业经济发展开展教学与科研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高原作物生态地理、野生油菜起源与演化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实现我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强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199项,到位经费6425.55万元,发表论文534余篇,主编专著和地方特色教材13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专利40项。




版权所有:© 2015-2016  西藏农牧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地址:西藏林芝市巴宜区育才西路100号  邮编:860000  电话:0894-5822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