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栏目
信息公开栏目
教职工代表大会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信息公开栏目 -> 学校基本情况 -> 教职工代表大会 -> 正文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学院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6-02-19 11:29:10 点击: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学院工作报告

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次旦平措

2014年11月14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院作工作报告,请审议。

2012年9月第二届“两代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以来,学院党委、行政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教育根本任务,抓住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关键不放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这条主线不动摇,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努力实施“十二五”规划,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新思路、新措施、新作为,推进学院科学和谐发展,建设美丽农院,学院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又实现了新的发展与进步。

一、学科专业建设有了新进展。生态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成功获批,实现首次招生,形成了完备的多层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现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利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计划、奖补资金等途径,先后获批实习基地、实验室、创新平台等建设经费1.457亿元,完成3970.62万元52个建设项目,45个项目正在实施中。“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通过国家验收。修订完善了各学科2013—2020年发展规划。内设研究生处,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加强。4位专家入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委员会,7位专家被评为自治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专业设置更加优化。新增2个本科专业,停办1个本科专业,现有本科专业36个(农学类15个、工学类11个、理学类6个、管理学类4个)、专科专业22个。

二、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提高。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规范教学运行、教学管理,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深入开展“五教创新”活动,进一步推进质量工程,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8个项目被评为自治区2012年度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立项建设自治区教改项目22项、课程建设20项。获批自治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和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自治区高校教师专业实践实战能力提高计划项目经费共计629万元。农学、林学专业获批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获批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我院成为入选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三、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有了新作为。131个课题获得国家、自治区立项资助,在研项目251项,累计到位经费5504万元,年均增长54%。2项科研成果分获自治区科学技术二等奖、三等奖。公开发表中文核心及以上学术论文285篇。出版专著8部。“西藏特色农牧资源研发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自治区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并给予500万元经费进行培育建设,2个研究团队获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分别资助30万元。科技园区建设项目正在实施。利用专业优势和科技人才资源,在科技培训、规划设计、建材检测、技术指导、科技示范等社会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大力开展强基础惠民生活动,3项驻村科研成果示范项目获自治区立项资助,经费55万元;实施9项驻村项目,积极争取发展资金,各项经费达386万元,进一步拓宽了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学院驻村工作受到了原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金书波的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积极承办教育部、财政部、人社厅、教育厅、区科协及林芝地区有关单位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综合培训15班次,培训人员 2155人次(其中集中培训农牧民群众1241人次),受到主办单位和参训人员一致好评。

四、三支队伍建设有了新加强。成功引进博士(博士后)、硕士21人,引进、招录人员42人,调入职工11人。利用国家、自治区人才项目及对口支援途径,选派教职员工185人次外出学习培训、提高学历。学院现有教职工552人,专任教师362人中,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64人,博士26人、硕士183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学历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民族结构更加合理。新提拔任用13名正处级干部、13名副处级干部,交流处级干部14人次,干部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分类核定、科学设置科级岗位,竞聘(任命)科级干部223人次。师德建设进一步加强。

五、学生管理、团学工作和招生就业工作有了新转变。坚持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强化真心帮助、用心教育、耐心引导、热心服务学生,积极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及工作经验交流、考核激励,推进学生工作研究与实践,认真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和“奖贷助补减免”资助体系,积极开展心理教育和咨询,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成效明显。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工作,全面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强化对团总支、团支部、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社团等团学组织的引导、规范、服务和管理。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寒假社会实践、学生科技学术创新等多个平台,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和锻炼渠道多样。在全国“挑战杯”、全区“成才杯”、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航信杯”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和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等中,获得优秀组织奖3次、作品奖13项。坚持阳光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博士生、硕士生5424人,成人函授学生849人,国家开放大学西藏学院林芝教学点首次招生76人。千方百计推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强化各类人才招录辅导、组织服务,举办好校内招聘会,推进“双证制”,近两年就业形势喜人,平均就业率达90%以上。

六、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有了新活力。坚持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实行简政放权与集中管理同步、权力下放与责任追究并重,建立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协调顺畅的管理系统,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新建完善各项规章制度50余项,大幅完善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各项管理更加规范,运行更加通畅。进一步提高教学单位科级岗位津贴标准、临时工工资及安全保卫等特殊岗位补助标准。严格财务预决算管理,实行大宗物资集中采购,推进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摸底调查及国有资产核查,资产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坚持做好党务公开、校务公开、财务公开、信息公开,启用院长信箱,实行院长接待日制度,发挥工会的参与监督职能,民主管理、依法治校进程进一步推进,党员干部及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得到更加充分保障。后勤内部管理更加科学,服务态度进一步好转,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七、办学条件与人居环境有了新改善。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国家、自治区投资及自筹发展资金8946.81万元,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其中6686.45万元已经完成,978.76万元项目正在建设,1281.6万元正进行前期工作。先后完成5个实验室或实习场所的建设,新增实验室面积3894.02㎡;新建学生宿舍6484.04㎡、教工周转楼3186.48㎡,维修改造运动场18772.66㎡、教职工宿舍2365.14㎡、老图书馆和老办公楼6568.27㎡、图书馆外墙贴砖;完成中心水渠、北大门、道路及停车场、给排水管网等附属工程的建设;完成“十二五”规划项目动植物标本实验楼基础工程、电站扩容增效改造工程建设前期工作、专家楼初步设计工作。学院还在改善办公条件、修缮师生宿舍、为学生修建自行车雨棚、加强校园绿化美化、丰富银行通讯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225万元校园绿化美化专项经费,移栽及新栽乔木700余株、灌木17.7万余株,种植草坪9万平方米,校园更加美丽。现有固定资产3.3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6012.5万元,可供使用的图书资源总量超过200万册(种)。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和应用系统投入运行。

八、对口支援和开放式办学有了新变化。武汉大学、河海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先后捐赠价值157万元的实验仪器设备及图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本科生工作进一步推进。成功召开对口支援20周年座谈暨发展战略咨询会。各对口支援单位接收我院74名教师攻读学位、进修、培训和考察学习,研究生短期访学,选派教师支教、专家学术交流、联合申报科研课题,校际、二级学院层面互访频繁。内地知名院校、科研院所67名知名专家和部分学院教师举办学术报告84场次,参加人数累计达1万人次。承办了8场国内或区域性高规格学术会议。3名教职工赴美国、英国、瑞典留学、研修。与美国英语学会合作选派外教工作持续推进。国家有关部委、自治区及有关部门、对口支援单位的领导、专家先后到校检查指导工作。需要指出的是,学院成功举办40周年院庆、全区第三届大中专学生运动会,全方位宣传自己、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充分体现了学院办大型活动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深化开放式办学,扩大了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九、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和自觉行动有了新突破。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坚决贯彻中央对达赖集团确定的一系列斗争方针、政策和策略,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及教育工委、教育厅相关要求,坚持教育为先、管理从严、服务到位,全面做好基层基础基本工作,抓好源头预防,各项工作细、深、实,维稳工作根基牢固;进一步完善维稳安全应急处置预案,着力加强重点人员、重点部门、要害部位及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控,严格落实安全保卫处24小时校园巡逻、进出校园门卫管理及学院领导县处级领导24小时带班、县处级干部24小时值班巡逻、各单位值班、“日报告”、“零报告”、校园网络24小时监控等一系列制度,反应及时、处置高效、全方位覆盖的维稳立体网络更加完备、科学、管用,实现了“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维稳工作目标。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各项目标任务与责任措施,进一步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深入开展先进双联户创建、打非治违、安全生产大检查等多项专项行动,切实做好保密工作、外事管理和人民防线工作,校园更加安全稳定和谐。

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作用有了新增强。根据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坚持把方向、定战略,抓班子、带队伍,强组织、抓基础,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发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大力实施“六大工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党员先锋行、弘扬老西藏精神学院筹建精神、进村入户结对认亲、领导干部联系班级联系学生等专项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深刻教育,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聚焦“四风”、“两问题”和师生关切,学院作风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建设更加完善,执行力和约束力得到增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突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等全学程不间断,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发挥,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集中整顿活动,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舆情阵地管理,注重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实际问题特别是深层次问题。精神文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入推进。完成悬挂领袖像、校园路牌景观建设等,校园文化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强,育人功能更加突出。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工会、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的作用,通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系列文体活动等实践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进一步深化。学院坚持推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积极、健康、向上。

这两年,学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受到区党委巡视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督导组等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学院及有关单位先后荣获国家、自治区级先进集体奖励20余次,教职工及学生荣获国家、自治区级先进个人奖励120余人次。

第二届“两代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取得的显著成绩,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的亲切关怀,离不开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教育工委、教育厅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帮助,离不开各对口支援单位的无私援助、各援藏干部的无私奉献以及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支持,更离不开全院师生员工的勤勉工作、团结奋进。在此,我代表学院党委、行政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上级的要求、社会的需求和师生员工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反分裂斗争形势严峻复杂,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确保合格人才培养一刻也不能放松。从学院内部讲,学院办学整体水平不够高,学科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学科方向还需进一步凝练,学科团队不健全,严重缺乏学科带头人,缺少学科平台,无法支撑现有学科发展;事业经费不能满足实际办学需要;三支队伍数量、结构、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优化和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与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学院办学还需更好地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社会的贡献率。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国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全国全区发展形势大好,学院发展机遇良好,奋斗铸就成功,需要我们大家抓住用好“十三五”规划、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口支援等诸多历史机遇,进一步苦练内功、增强合力,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实现更大发展、跨越式发展。

让我们携起手来,团结一心、同心同德,谋改革、促发展,提质量、上水平,科学编制并认真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始终以奋发有为的状态、扎实有效的工作,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高原特色鲜明、优势学科突出、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学研究型农业大学,为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