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苑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苑要闻 - 正文

西藏农牧学院学子勇担强农兴农使命 助力农业生产

发布日期:2020-04-08 浏览量: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是一年春耕春播的好时节,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的重要指示,近期以来,全国各地开启了战疫情、忙复产、抢春耕的“春忙”模式。西藏农牧学院青年学生也就地投入到“抓农时,促生产”的农业实践中,以植物科学学院团总支科技创新部为代表的农院学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动联系老师,获取线上指导,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参与当地农业生产,调查本地农业生产现状,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术回馈社会。

  2017级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专科生白玛益西去往离家很远需要徒步登山才能到达的上察隅镇米古村、古巴村茶叶种植项目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经过实地观察,白玛益西发现当地茶苗成活率低的原因所在,提出改善米古村沙壤土和古巴村黏性土的解决建议。他为村民认真讲解沟栽覆膜原理、土肥水的管理技术、地膜的覆盖方法以及肥料的使用注意事项等,通过边实操边教授让农民更好地掌握种植技术,为当地累计服务达11天。其实,早在年前白玛益西就利用寒假以技术员的身份前往察隅县察瓦龙乡26个行政村进行了为期14天的果树管理、整形修剪、嫁接技术服务,他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力所能及地帮助当地农民提升生产技术能力,以自己的言行展现了一名学生党员的优良品质、一名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2017级园艺专业本科生高晓敏,家住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北寨村。由于三月初在当地气温还是较低,作物不能进行露天栽培,村民的主要工作是育苗,以待温度回升播种。高晓敏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进行村里走访询问和观察,发现村民育苗采用的方式较为简单:将种子撒在地里,浇上水,盖上塑料薄膜,用土压住即可。这类育苗方式夜间温度较低,很多喜温类种子发不了芽,且种子发芽时间长。她针对这种情况,运用自身所学知识为村民介绍示范效果更好的阳畦育苗园艺设施生产技术。在播种过程中,她还发现大部分村民育苗时舍不得丢弃干瘪种子,会与饱满种子同时播种,干瘪种子萌发后会抢夺优质种子的营养,高晓敏耐心为他们讲解这样做的弊端,为村民树立科学育苗的理念,以提高育苗质量。

  家住南充市蓬安县济渡乡帽盒山村的2018级园艺专业本科生陈慧琳意识到当前正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农时不等人。她将云课堂转入实战演练,与村干部交流后,了解到现在村里面进行的蔬菜瓜果早春育苗需要技术服务。陈慧琳结合自己专业所学在此次育苗过程中给村民讲解了几种育苗方法,与本村传统育苗方法不同的是,这次使用了在学校所学的温汤浸种技术,此方法耗时短,还具有灭菌作用,帮助村民进行了四季豆,豇豆,南瓜,苦瓜,丝瓜,哈密瓜的浸种覆膜工作。

  2017级园艺专业本科生党立家住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建设村。当地村民正在春耕,党立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参与其中,观察中发现村民需要把去年的玉米根和塑料膜捡掉,翻土然后把土压实,而玉米根茬不能有效还田是因为残留农膜影响秸秆还田机作业。农膜残留既污染环境影响秸秆还田机作业又增加农民劳动量,针对这个问题,党立查阅资料并询问市场价格后给当地村民算了一笔“经济账”,推荐他们使用可降解地膜和液体地膜以科学生产,规范种田。

  植科学院团总支科技创新部成员尤宝、王林、段晓芳……他们都纷纷投入当地农业生产活动中,为西藏农牧学院广大学子勇担强农兴农使命,助力农业生产树立了榜样,也将引领更多身边同学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的实践中,努力成为守初心、担使命,知农爱农的时代新人,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农院学子应有的贡献。

  (供稿:植物科学学院  审核:巴桑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