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食品科学学院还成立不到2年,各项事业刚刚起步。十年以来,食品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学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特色立校、文化彰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学科为龙头、师资为关键、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科研创新为驱动、实验室平台为保障,推进学院稳步向前发展。
一、党的建设再上新水平

十年来,食品学院党委积极推进党建标准化建设,一是根据师生实际情况,按照专业设置学生党支部,按班级、教研室设立党小组,切实做到组织全覆盖。二是注重党组干部队伍建设,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优秀党员担任基层党组干部,选派干部参加国家、自治区、学校组织的干部培训。三是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先后举办20期党建培训班,共培训学员800余名,培养积极分子600余名,发展党员300余名。四是严格执行“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五是健全完善工作载体。建立“三联三进一交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支部、党员挂班、党建进宿舍、党员工作站、结对帮扶等工作载体,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岗位练兵、业务竞赛、党员示范岗、党员承诺践诺、党员建言献策、民族团结党员先锋行、党员志愿服务等。六是规范党员活动场所,做好有标识、有党旗、有领袖像、有电教设备(电视电脑)、有书报学习材料、有宣传栏、有上墙制度、有办公桌椅、有党建专柜(含规范化党建台账)的“九有”标准。七是坚持把党建工作做在学生身边,深入开展“党建进宿舍”活动,实行“学生党员公示”制度、“学生党员宿舍挂牌”制度、“四访两创”进宿舍。八是积极推进样板支部建设,我院食品专业学生党支部被评为全区样板支部。
二、学科和专业建设扎实推进

食品学院建成了自治区级重点学科1个(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校级重点学科1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争取到学校重点科学建设经费投入1000余万元,极大改善学科基础条件建设;本着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撤销了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申请获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授予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注重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整合优势,推进学科建设。先后与区内16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成校外实习基地12个。拓展多层次教学改革,打造核心精品课群。先后实施教学改革项目11项,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申报课程建设项目7项,建成《食品微生物》、《畜产品加工工艺学》等一批自治区精品课程;申请实施教材建设项目7项,编写出版教材2本、实验指导1本,使用自编教材和实验指导3门,教师发表教改论文21篇。全面启动了课程思政建设,组织2门课申报全国课程思政示范课,其中《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入选国家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李连强等8名教师入选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三、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为适应科学教育发展需求,我院在提高师资学历与业务水平上作了不懈努力,目前,全部专职教师22人(含业务挂靠人员),均具硕士学历以上,具有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7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博士在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0%。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副教授以上教师占59%;专任教师平均年龄39.4%。教师队伍中“国家百千万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1人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突出贡献奖”、1人获得“西藏青年五四奖章”2人,1人获得“自治区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自治区级教学能手”。
四、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十年来,建成了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与检测、植物生理生化、分子生物、野生生物资源评价及利用、组织培养等6个实验室,与西南大学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建有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检测工程中心西藏实验站。获得近2000万元建设经费,购置了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红外光谱、制备型液相色谱仪等十台精密贵重仪器,建成畜产品加工小试生产线和饮料小试生产线各一条,建成藏药材种质资源圃、食品加工车间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成12个校外实习基地。

五、科学研究纵深发展

一是争取创新平台投入。争取到藏药材、特色生物资源、食品加工3个创新平台建设经费2359万,学院科研平台硬件建设得到加强。二是积极申报科研项目。近十年,学院获批立项科研项目135项,项目经费达7000余万元;参与自治区“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三是推广科研处成果。开发产品30余种;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民族特色工业化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完成藏药材资源普查22个县外业调查工作,采集植物标本3万余份,发现疑似新种160余种、新分布80多种。学院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各类科研论文240余篇,其中SCI或EI收录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科研成果转化3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四是社会服务。我院充分发挥科研优势,积极服务行业企业发展,起草制定藏药材质量标准19项,向墨脱县藏医院、朗县藏医院赠送药用标本800份(含标本盒),为企业提供技术等提供科技咨询和技术指导600余人次。

六、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人才培养规模逐步扩大,在校学生规模从2011年的291人,增加到目前674人(其中研究生62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工作成效显著,学院学生先后在“成才杯”“挑战杯”“正大杯”畜产品加工创意大赛、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互联网+大赛、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组织校内专家、教学骨干、科研骨干,通过开展讲座、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以真实案例讲好“中国故事”和“西藏故事”,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努力培养“爱西藏、爱专业、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和复合型人才。

(供 稿 :食品科学学院 审 核:洛桑次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