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下午,西藏农牧学院召开学科建设、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推进会,以“十四五”规划实施为契机,分析形势、明确思路、落实任务,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科研处、研究生处、高原生态研究所和乡村振兴研究院负责人分别汇报交流了2022年工作重点及进展。党委副书记、院长娄源冰出席会议并讲话。郑维列副院长主持会议。
听取了各部门工作汇报后,娄源冰指出,学科建设是龙头,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实现更名、申博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关键,各单位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勇担责任、砥砺前行,以学科建设引领科研发展,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学校实现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娄源冰要求,相关单位一要认清严峻形势。全面认识和把握学校现阶段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所处历史方位,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树立短板就是机遇、差距就是动力的思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奋起直追,集中学校有限资源,以申博和更名为契机,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更加突出重点、聚焦难点、内涵建设,推动优势和特色学科加快发展,以点带面,顺势而为,提质量,上水平,力争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实现新的突破。
二要明确目标任务。研究生培养方面,特色和优势学科要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争取发表高水平的学位论文,其他学科要紧紧围绕行业产业需求,进一步完善分类培养,强化实践环节,突出应用性。要多措并举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持续开展博士招生和培养工作。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实现研究生培养从结果导向转变到强化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要认真总结经验,创新管理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与管理水平。学科建设方面,要实现变道超车、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新思路,新招数。要按照“13345”的总体思路,围绕学科方向、学科队伍、学科平台、科研成果、人才培养“五个核心要素”,树立抓学科必须抓科研的思想,采取精准有效措施,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实现跨越式发展。科研工作方面,锚定“四件大事”主动对接“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川藏铁路建设” “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二次青藏科考”“乡村振兴”“种业振兴”等重大战略,要在瞄准大需求上再聚焦,进一步凝练科研方向,主动对接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凝炼形成一系列带动性强、影响面大、辐射面广、参与度高的科研方向和领域。要在构建大团队上再发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引导团队协同,建立健全校内外科研合作交流机制,形成强强联合、协同攻关的科研工作局面。要在建设大平台上再整合,进一步推进科研平台开放共享机制,打破校内、校地壁垒,用足用活用好对口支援高校资源,强化与自治区、林芝市等相关单位的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形成校地平台共建共享。要在申报大项目上再强化,找准集中发力点,汇聚科研团队集中力量,努力在项目申报上“瞄需求、创特色、立品牌”,在全区乃至全国高校中形成比较优势,争取在重大项目申报上实现新突破。要在产出大成果上再突出,面对西藏现代农牧业建设的主战场,在突出“农牧”特色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形成我们独特稳定的科研优势与特色,凝聚起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强的核心竞争力。社会服务方面,要“找米下锅”,通过技术推广和转让,使学校在服务“西藏三农”方面能力更强、作用更大,在社会上知名度更高。乡村振兴研究院是学校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抓手和平台,要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深化科教协同与产教融合,在服务国家战略和自治区重大需求上探索出一条具有农牧学院特色的整合资源、协同创新、共同提高、快速发展的路子,助推高原特色鲜明、优势学科一流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建设。高原生态研究所是学校的品牌,在产出大成果方面要率先突破,走在前、做表率,为学校更名、申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生动实践中贡献农牧学院的智慧和方案。
三要汇聚发展合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是学校上层次、上水平的永恒主题,也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程,更是一项综合性、创新性强的工作,需要全校齐心协力、全员参与、整合资源、统筹谋划、有效配合、持之以恒。要按照“十四五”规划描绘的蓝图,制定“
任务书,确定“
路线图”,绘好“
时间表”。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注重选拔和培养一批未来的学科带头人,这是一所大学和一个学科兴旺发达的标志。
娄源冰强调,全校上下要结合进一步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扎实落实学校既定工作部署,一心一意谋学科发展,聚精会神搞学科建设,争取早日实现高水平农牧大学的建设目标。
科研处、研究生处、高原生态研究所、乡村振兴研究院领导班子,各二级学院分管科研、学科和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