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大一新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与成才观,引导其系统规划职业生涯、合理制定大学阶段发展目标,9月19日,植物科学学院农林经济管理2025级本科二班在6108教室成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四年目标”主题班会。班会由班主任刘天平老师主讲,全班34名同学全程专注参与,班级挂班党员高志恒、班主任助理黄京奥及有意参加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倪瑞婷同学受邀旁听。

聚焦认知:破除误区,厘清成长逻辑
班会伊始,刘天平老师以“大学生热衷考公”这一现象为切入点,深入剖析职业生涯规划的长远价值与专业学习对就业发展的现实意义。他指出,大学不仅是“就业准备期”,更是个人能力积淀、全面成长的“黄金塑造期”,并围绕“纠正一个误区、认清两个关系、理解三个有助于”,为同学们搭建认知框架。
纠正“就业至上”误区:明确学习的核心意义不仅在于实现就业,更在于提升生活品质、支撑人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跳出“为就业而学”的局限思维。
认清两组关键关系:阐释“专业学习与就业”的辩证联系——专业学习是就业的理论根基,就业是专业学习的实践延伸,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
理解三大核心价值:强调扎实的专业学习能显著提升就业的“可能性”(拓宽岗位选择)、“稳定性”(增强职业适配度)与“选择性”(掌握职业发展主动权),警示同学们若仅专注考公知识学习而忽视专业能力培养,易导致知识结构失衡、综合竞争力薄弱,反而不利于长期职业发展。
锚定目标:构建四维成长体系
结合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点与大学生成长规律,刘天平老师为同学们提出大学阶段的“四维目标”,引导大家构建全面发展的成长路径:一是筑牢做人根基:以“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塑造过硬人格魅力,为长远发展奠定思想基础。二是锤炼核心能力:聚焦“学习能力”提升,掌握高效学习方法、培养自主探究思维,增强未来发展的“后劲”与“韧性”。三是夯实专业功底:深耕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吃透核心课程、参与实践项目,将专业能力转化为就业竞争力。四是丰富生活维度:积极参与文娱活动、社团实践,在多元体验中提升生活品质,实现“学业与生活”的平衡发展。
刘老师强调,这四大目标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做人是基础,能力是核心,专业是载体,生活是拓展”,唯有统筹兼顾,才能实现大学阶段的高质量成长。
凝聚共识:明确方向,践行成长使命
班会尾声,刘天平老师寄语全体同学:“大学四年是人生中不可复制的宝贵时光,希望大家以目标为灯塔,脚踏实地、不畏挑战,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蜕变。”为推动班会精神落地,他向同学们布置实践任务——结合本次班会所学,深入思考个人发展方向,于第二学期开学初提交“大学阶段目标设想”,将规划转化为具体行动蓝图。
此次主题班会紧扣新生成长需求,既有思想层面的认知引导,又有实践层面的目标指引,让同学们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发展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参会同学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班会为起点,认真规划学业与生活,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领域扎实耕耘,努力成长为兼具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撰稿:苏祖靖(2025级农经2班)、索朗曲珍(2025级农经2班)、刘天平(班主任)
摄影:黄京奥(2025级农经2班班主任助理),高志恒(2025级农经2班挂班党员)
审核:于霞、刘天平、洛追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