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发展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适应21世纪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1)具有扎实的化学、数学、物理、生物学、生态学等环境科学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预防和治理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3)了解环境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水污染控制、
大气污染控制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运行管理基本知识;
(4)熟悉环境管理与评价、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知识,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与知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6)了解国内外环境科学学科理论前沿、环境工程技术应用前景以及环境保护的发展动态。
2、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
一般能力:
(1)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等信息的查询、处理的基本方法。
(2)具有计算机、网络使用、操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汉语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4)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5)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管理能力。
专业能力:
(1)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2)具备环境监测(分析)、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察的基本能力;
(3)具有一定的从事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工作能力,以
及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咨询、环境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
(4)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具有综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5)具有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的基本能力。
3、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毕业生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格素质。
(2)文化素质: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具有不断学习提高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文化素质。
(3)业务素质:毕业生应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素质;具有经营生产的素质;具有在业务上不断学习发展的素质;具有吸收和利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素质。
(4)身心素质:毕业生具良好的身体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从业范围
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在各级政府部门、环境保护局、城市规划局、城市建设局、环境监测站和各大中型企业的环保处、环保公司、污水处理厂、房地产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部门行业,从事环保技术开发、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治理、环境咨询和环境执法等方面的工作,而且也很适合从事各级学校的环境与科学教育。
四、主干学科和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环境科学
相近专业:环境工程、生态学、微生物学
五、主干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等。
六、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七、专业教学计划
见附件1中2014级环境科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一览表
八、集中实践环节
见附件1中2014级环境科学本科集中实践环节设置一览表
九、学时分配与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教学计划课内总学时为2583,其中:第一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49.0%,第二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19.0%,第三模块课程学时占总14.0%,第四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11.0%,第五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8.0%。全学程中,理论学时占91%,实验学时占7%,课内集中实践教学34周。本专业学生毕业应取得的最低学分数为161.5,其中必修137.5学分,最低选修学分数为24.0学分,课内集中实践环节为34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