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具有工程造价及管理、编制招投标文件、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等方面能力,能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等部门从事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工程招投标、工程管理和工程监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结构
1、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扎实的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建筑工程造价等专业理论知识;
3、掌握工程力学、建筑材料、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工程经济学、运筹学的基础知识;
4、掌握土木工程技术方面的相关知识;
5、具有本专业技术、设备、材料、工艺和方法等方面先进的科学知识;
6、熟悉本专业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二)能力结构
1、基本能力
(1)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备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3)具备运用外语进行简单会话,能够阅读本专业外语期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4)具备利用计算机常用软件进行文字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5)具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和继续学习及自主创业的能力;
(6)具有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和人际交往及企业管理能力。
(7)具有较强的汉语和藏语的双语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语,熟练运用辅助语言(图、表)表达设计思想。
2、专业能力
(1)具备依据实际需求组织生产,管理生产,服务生产的能力;
(2)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测绘、绘图、测试、实验能力。
(3)具有从事工程造价及管理的能力;
(4)具有编制招标、投标文件和参与招投标活动的能力;
(5)具有工程项目管理和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能力;
(6)具有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8)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3、综合能力
(1)具有从事本专业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方法能力、社会行为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具备获取新知识、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及岗位要求变更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4)具备将自身技能与群体技能融合以及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安心生产第一线,严格认真,求实守纪的敬业精神。
(三)素质结构
1、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以及职业道德;
2、具备大学层次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
3、具备创新、实践、创业的工程素质;
4、具备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坚强毅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能和适应本岗位工作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6、具有良好的气质和形象,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
三、从业范围
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涉及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和控制管理、房地产经营以及金融、宾馆、贸易等行业部门的管理工作。该专业就业领域所涉及到的工作是: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并熟悉中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企业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经营和管理。
四、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管理学;
相近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五、主干课程
主要课程:土木工程概论、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工程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建设法规、房地产开发、房地产评估、工程造价管理、财务管理、项目投资与融资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测量实习,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工程结构课程设计,建筑施工技术实习,建筑施工课程设计,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工程经济学、运筹学、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建筑工程造价、房屋建筑学
工程项目管理、土木工程概论、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
六、学制与学位
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专业教学计划
见附件1中2014级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一览表。
八、集中实践环节
见附件2中2014级工程管理本科集中实践环节设置一览表。
九、学时分配及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教学计划课内总学时为2624,其中:第一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46%,第二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24%,第三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11%,第四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12%,第五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7%。全学程中,理论学时占94%,实验学时占6%,课内集中实践教学31周。本专业学生毕业应取得的最低学分数为167学分,其中必修140学分,最低选修学分数为27学分,课内集中实践环节为31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