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坚实化学基础,掌握化学与应用化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新产品研制与开发的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化工、医药、环保、农林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产品开发、教育、生产管理等工作,具备基础理论扎实、实验技能好、操作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化学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1、公共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一定的体育、美育、军事和国防基本知识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掌握必要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知识等基本知识。
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专业核心知识:掌握土壤、天然产物、食品、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及其现代分析和监测技术,了解化学科学和现代分析技术在土壤、天然产物、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
4、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农用化学品的研制、开发技术;掌握现代分离与分析技术及各类产品的理化检验技术。
5、科学研究方法:掌握化学与应用化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新产品研制与开发的技能;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6、政策理论:了解国家关于科技、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7、学术前沿: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二)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
1、一般能力
(1)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
(2)计算机能力: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能力。
(3)交流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
(4)外语能力: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达到学校要求的合格标准。
(5)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管理能力。
2、专业能力
(1)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掌握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和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及实验方法的系统训练。
(2)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教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
(3)熟练掌握实验室的各种仪器使用方法,能够利用各种仪器进行相关的物质检验和产品分析。
(4)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与创新能力,具备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并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5)具有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的基本能力。
(三)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良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服务社会。
2、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健康的人际交能力。
3、业务素质: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具有在业务上不断学习发展的素质;具有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新技能的素质。
4、身心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三、从业范围
主要在化工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产品研制、营销与生产管理、生产监督、环境监测、质量检验、技术服务、教育等工作。
四、主干学科和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化学
相近专业:化学生物学 分子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五、主干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基础生物化学、农药化学、绿色化学、环境化学、工程化学、土壤农化分析、农产品品质分析、综合化学实验技术等。
六、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七、专业教学计划
见附件1中应用化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一览表
八、集中实践环节
见附件1中应用化学本科集中实践环节设置一览表
九、学时分配与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教学计划课内总学时为2540学时,其中:第一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44%,第二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19%,第三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16%,第四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13%,第五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8%。理论教学占课程教学总学时比例82%,实验教学学时占课程教学总学时比例18%,理论教学占全学程教学总学时比例62%,实践实验学时占全学程教学总学时比例38%,课内集中实践教学32周。
本专业学生毕业应取得的最低学分数为158.5,其中必修137. 5学分,最低选修学分数为21学分,课内集中实践环节为32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