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适应西藏食品行业发展需要,具备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掌握食品工程原理、食品保藏原理、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产品质量检验与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技能。能在质监、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卫生防疫机构、科研院所等部门及相关企业工作。从事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1、公共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文学、哲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数学、化学、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
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的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技术等学科基础知识。
3、专业核心知识:掌握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粮油加工工艺学、果蔬加工工艺学、食品包装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检验等方面的专业核心知识。
4、相关专业知识:掌握食品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
5、科学研究方向:掌握食品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及方法。
6、政策理论:熟悉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学术前沿:了解国内外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发展动态。
(二)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
1、一般能力:
(1)学习能力: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信息处理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操作能力。
(3)交流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藏汉语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4)外语能力: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5)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管理能力。
2、专业能力:
(1)科学研究:具备食品研发、食品加工、食品保藏、食品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2)调查和成果推广能力:具有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的基本能力。
(3)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在食品企业、食品质量管理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及国家机关中从事食品研发、生产、管理、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的能力。通过专业技能训练,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
(三)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毕业生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格素质。
2、文化素质: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具有不断学习提高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文化素质。
3、业务素质:毕业生应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素质;具有生产经营管理的素质;具有在业务上不断学习发展的素质;具有吸收和利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素质。
4、身心素质: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从业范围
毕业生能在质监、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卫生防疫机构、科研院所、国内外认证机构等部门及相关企业从事产品研发、生产、检测、监督管理等工作。修读本专业的学生,成绩优秀者可通过免试推荐或考取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四、主干学科和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化学、生物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
相近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技术。
五、主干课程
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理化分析、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保藏原理、畜产品加工工艺学、果蔬加工工艺学、粮油加工工艺学、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包装学等。
六、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七、专业教学计划
见2014级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课程设置一览表
八、集中实践环节
见2014级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一览表
九、学时分配与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教学计划课内总学时为2568,其中:第一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48.2%,第二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16.9%,第三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20.6%,第四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6.9%,第五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7.4%。全学程中,理论学时占82.4%,实验学时占17.6%,课内集中实践教学30周。本专业学生毕业应取得的最低学分数为160.5,其中必修140.5学分,最低选修学分数为20学分,课内集中实践环节为30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