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栏目
信息公开栏目
专业课程设置及选修课程

2014级环境监测与评价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6-02-22 12:41:41 点击: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西藏环境监测与评价、西藏环境保护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学生毕业后能适应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岗位群。

二、人才培养规格

1、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1)掌握化学、数学、生物、生态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环境保护的战略法规和政策;

(3)熟悉环境管理与评价、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知识,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4)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基本格式,能独立撰写调查报告。

2、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

一般能力:

(1)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等信息的查询、处理的基本方法。

(2)具有计算机、网络使用、操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汉语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4)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5)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管理能力。

专业能力:

(1)具有一定的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2)具有环境监察、环境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3)具有独自撰写环评报告书、环境调查报告的基本能力。

(4)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具有综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5)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从事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

(6)具有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的基本能力。

3、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毕业生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格素质。

(2)文化素质: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具有不断学习提高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文化素质。

(3)业务素质:毕业生应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素质;具有经营生产的素质;具有在业务上不断学习发展的素质;具有吸收和利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素质。

(4)身心素质:毕业生具良好的身体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从业岗位群

毕业生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行政部门,可从事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环境规划、环境监测和评价,中等农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自主创业等。

四、主干学科和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科学

相近专业:环境工程、生态学

五、主干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等。

六、学制和职业资格证书

学制三年;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可获得环境监测与评价的职业资格证书。

七、专业教学计划

见附件1中2014级环境监测与评价高职高专专业教学计划一览表

八、集中实践环节

见附件1中2014级环境监测与评价高职高专集中实践环节设置一览表

九、学时分配与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教学计划课内总学时为1984,其中:第一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44%,第二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28.6%,第三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13.5%,第四模块课程学时占总学时13.9%。全学程中,理论学时占87.5%,实验学时占12.5%,课内集中实践教学27周。本专业学生毕业应取得的最低学分数为126,其中必修102.5学分,最低选修学分数为23.5学分,课内集中实践环节为27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