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栏目
信息公开栏目
特色专业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信息公开栏目 -> 学科专业建设 -> 特色专业 -> 正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简介

发布时间:2016-02-19 18:02:31 点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为我院重点专业,该专业42年来我院共为西藏电力、水利等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我区电力和水利行业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有一半人员为我院毕业生。学院面向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生源充足,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大量毕业生中的优秀学生在自治区地、县担任技术骨干和行政领导,成为西藏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为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绩显著。

一、建设时间

2010.06~2013.06

二、建设内容

本项目的重点建设内容为课程教学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了部分课程教学手段和课程考核方法等。通过2010年至2013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已全面完成规定的建设任务,并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建设和各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建设、试题库建设、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改革了《电路》(Ⅰ、Ⅱ)、《电子技术基础》(Ⅰ、Ⅱ)、《电机学》(Ⅰ、Ⅱ)三门核心课程的考核方法,改革了《电力工程新技术》、《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MATLAB》、《发电厂变电站二次回路》等选修课程的考核方法。其特色为:立足西藏实际和学生认知特点、适应西藏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追踪国内外电力技术发展、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以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为基础、强基本知识和重应用技术、十分重视加强实践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本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和有关电类实验室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三、取得成效

1.师资队伍建设

(1)由建设前的7名教师增加至现有的12名教师,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3人,实验员3人。

(2)2011年引进了2名实验员、2012年7月引进1名硕士学历教师、2013年引进1名本科学历教师以及1名实验员。

(3)已安排2名教师(李萍、蒋晓艳)分别在2011年至2013年度参加内地高校访问学者、2012年8月利用学术交流机会,选派1名教师(李萍)参加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的建模机理与建模方法”学术研讨会,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4)本特色专业建设期间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对提高本专业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5)已选派2名教师(李萍、胡石峰)参加高校实践能力提升计划。

2.课程建设

(1)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利用我校现有教学资源的有限的课时努力增加(实验、课程设计)教学比例,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2)积极选用国内近年来的优秀教材,已完成《电子技术基础》(模电、数电)、《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Ⅰ、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发电厂电气部分》、《发电厂变电路二次回路》、《电力系统分析》等多媒体课件的建设工作。并对部分课件进行了补充的完善。

(3)积极开设反映西藏电力新技术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并将新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如开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机继电保护》、《电力工程新技术》、《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等课程。

(4)在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以及实习大纲的修订过程中,努力结合西藏实际工程的需要,着重减少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和解决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问题。

(5)选用国内优秀教材,购置了少量先进的教学参考资料。

(6)积极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建设使用现代信息工具的核心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在部分课程中探索教学方法改革,推进启发式教学和能力培养等。

3.试题库建设

完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试题库建设工作,并对部分试题库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已完成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发电厂变电站二次回路”等核心课程试题库的建设工作。

4.实践教学建设

(1)编写与课程建设相适应的实验指导书,已完成《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实验指导书的编写和印制工作,并将各类实验指导书用于学生实验和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2)完成了自治区级“电气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60万元),建设了“西藏电力继电保护高压技术综合实验室”项目(100万元),立项了电气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12万元);积极申报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电气工程核心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3)本专业培养方案中各类实践教学活动累计时间已不少于29周。

(4)积极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已与西藏林芝供电公司以及西藏巴河发电公司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协议。

(5)针对西藏高校生源特点,从实验仪器和实验指导教材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实践学时的提高、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实验项目的落实等方面,构建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5.人才培养方案

(1)针对西藏电力企业人才需求和岗位需要,进一步明确了培养西藏电力行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并适当考虑面对区外就业的情况,针对电力新设备和新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按计划修订了2010级、2011级、2012级、2013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西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和培养目标明确,并征求了2名校外专家和2个校外用人企业的意见;利用区内用人单位来我校招聘毕业生的机会,积极向电力企业了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完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根据西藏电力技术的发展需求和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基本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的衔接,在2013年中重点讨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事宜,并提出了对公共基础课、核心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等设置和减少学时的工作方案,以及教师标准工作修订的建议。

6.科学研究及教学改革

(1)结合西藏电力建设和运行控制的实际需要,利用电气工程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契机,在满足本科实验教学仪器购置的前提下,在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上,先后购置了:①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包”-PSASP7.0,重点用于研究电力系统的机电暂态过程和电压稳定等;②西安思维电力有限公司的“电力设计软件”-ECAD,用于电气设计;③加拿大曼尼托巴水电局“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PSCAD4.5.1,重点用于研究电力系统的电磁暂态过程和时域及频域计算仿真等;④河海大学对口支援一套德国DISILENT公司的“电力系统分析软件”,重点用于新能源发电等分布式电源建模和大规模交直流混合电网规划、运行和分析等。共投资经费68余万元。

(2)参担并完成了“西藏电力系统稳定及无功电压调控研究”(31万元)和“西藏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环境影响研究”(25万元)共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了“西藏中部电网负荷特性研究”(10万元)和“西藏分布式光伏接入下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分析研究”(6万元)以及“大规模网络时间梯度路由方法的研究”(6万元)共3项西藏自治区地区自然科学资金。通过各项目的实施,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引入部分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促进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自动控制原理”和“电力系统分析”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极大地减少了教材中的内容,增加了研究方法的内容。在“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网调度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等课程方面进行了考试改革,增加实践环节和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

7.图书资料建设

通过其他渠道经费购置了《电气工程设计手册》(电气一次)、《电气工程设计手册》(电气二次)、《电气工程类毕业设计指导》等共45册,订购《电网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文核心期刊2种,通过本项目经费购置了电力前沿科技教学参考图书10余册。为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师掌握电力新技术等提供了部分教学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