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经历非凡十年,动物科学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改革,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院各项事业稳步提升。
01党的建设更有成效


十年来,动科学院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强化第一责任人和“一岗双责”意识。深入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四讲四爱”、党史学习教育、“改进作风 狠抓落实”等专题教育活动,全体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



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纠正“四风”,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切实增强党性观念,切实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每年都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查摆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以葆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全面提高党委的管理服务水平。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2021年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02学科专业建设更上台阶
围绕事业发展及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学院需求,十年来,动科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更上新台阶。2014年动物科学专业和动物医学专业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9年动物医学专业获教育部“新农科”建设点。2016年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畜牧方向)首次招生,2014年获得兽医专业学位授权点,2021年兽医学、草业科学两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获教育部批复。获批自治区级一流课程2项;草业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获批自治区一流专业,专业建设水平全面提高。

完成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和草业科学三个教研室基础条件改造和平台建设工作,完成了学院三个学科带头人的遴选聘任工作。推动“西藏高原动物疫病研究实验室升级改造”、“草业科学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草业科学实习基地建设”、“实习牧场改造”、“临床兽医门诊大楼建设”等建设工程。

与上海兽医研究所签订了“藏猪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合作协议,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签署《南京农业大学-西藏农牧学院动物消化道营养联合重点实验室合作协议书》,高原动物疫病检测中心获得自治区“非洲猪瘟检测”资质,兽医临床大楼获批“动物医学教学实习医院”,2022年与西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总站)联合获批农业部省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等,教学、科研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03人才培养成果更加丰硕





十年来,动科学院注重让学生感悟“三农”情怀,做到“一懂两爱”,让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做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重视课程思政建设,致力于服务西藏地方经济发展,并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生创新项目、“成才杯”“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等,近十年,总计获得自治区级金奖等奖项30余项,获得国家级银奖等奖项10余项。
04社会服务不断深入
十年来,动科学院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开展社会服务。每年组织教师团队对各区县农牧民、基层乡镇科技人员、各乡镇基层管理干部进行实地培训、理论授课以及技术指导,总计达3100余人次,包含牦牛疫病防控技术培训、动物常见疫病诊疗服务等,使西藏基层畜牧兽医科技人员专业知识得到了更新,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学院函授教学围绕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及动物防疫与检疫、畜牧兽医两个专科专业,开展函授面授教学,共计5000余人次,培养函授毕业生近2000人。


通过上述的社会服务,进一步扩大了学院影响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西藏畜牧业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工作、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05科学研究能力持续增强


动科学院紧紧围绕西藏迫切需求的畜牧业技术进行研究,为西藏“三农”建设做好服务。十年来,共立项176项,其中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7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80项,承担地市级项目11项,承担校级科研项目19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39项。学院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核心以上的论文共282篇,其中核心期刊153篇,一级学报80篇,有分区且被SCI收录79篇。学院教师共计获得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著1项。教师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共7项。西藏农牧学院藏猪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所于2020年12月4日,迎来了西藏自治区第一例克隆藏猪的诞生,标志着体细胞克隆保种技术在西藏首次成功运用,填补了西藏在这一科学领域的空白。西藏农牧学院藏猪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所在2021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06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果


十年来,动科学院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学历、年龄、专业、教学、科研水平都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7人(含援藏干部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具有博士学位的13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学位的24人。学院现有西藏自治区创新团队1个,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农业推广标兵1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个;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名;西藏自治区学术带头人3人;学院教师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共计15人次、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奖共计5人次;西藏自治区先进工作者1人,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优秀教师3人,西藏自治区科技先进工作者2人,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巾帼标兵1人,西藏自治区教学能手2人,西藏自治区“五四”青年奖章3人等。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07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不断进步



十年来,动科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不断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色的模式。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引导工作,认真做好学生各项安全教育,包括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纪校规教育等,积极落实动物科学学院学生管理各项基本制度。积极申报学校样板班集体建设研究项目,进一步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学院学生工作获自治区级集体荣誉10余次,各类校级集体荣誉80余次,学生获各类自治区级以上奖项80余次。
面向新起点,动物科学学院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心怀“国之大者”,奋力前行。
供稿:动物科学学院
审核:索朗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