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苑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苑要闻 - 正文

【献礼党的二十大 农院十年发展巡礼】坚持“读者第一 服务育人” 助力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发布日期:2022-10-24 浏览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馆经历了几次关键的发展,从传统到现代,从手工到自动,从数字化向智慧化图书馆发展的历史变迁。如今,馆舍面貌焕然一新,馆藏资源大幅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充分发挥了图书馆“资源配置丰富、服务以人为本”理念,着力打造区内先进,在西部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

纸质图书情况
  2012-2022年,图书馆新增图书256344册,截止2022年10月5日总藏书量为617151册,生均85册,其中专业类图书452609册,文学艺术类图书111797册,其它类图书52745册。
  十年来,图书总量符合要求,各类图书结构分布合理,能满足学校各专业学生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阅览要求。

电子资源建设
  电子图书本地资源库超过140万种,同方学术期刊10000余种、4922余万篇(远程达到5384余万篇),硕士论文超过295万篇,博士论文超过31万篇,银符考试题库题量超过13万余套,博看电子期刊网在线期刊近3000种,使用“百链(Medalink)”统一检索平台进行本地和远程学术搜索,并提供云图书馆各种资源的远程传递。截至目前,图书馆正式购买、试用数据库已达72个。能供使用的图书资源总量超过200万册(种),纸本与电子期刊13000种,并能提供外文书和外文刊的远程云图书馆资源传递,本地存贮空间达150TB。形成了以农、工、理、管、文文献为主,多学科、多介质、多媒体相结合的藏书体系,能有效支撑学科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

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建设
  十年来,图书馆逐步开通了VPN,实现异地访问图书馆的本地和远程数据库资源,启用了自助借还图书系统开展个性化服务,使用双通道门禁系统管理读者流量,引入RFID技术和人脸识别系统,并积极推进智慧化图书馆建设。

  积极参与CALIS、CADAL等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河海大学出版社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签订了对口援助学校图书馆协议,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知与共享。

  开通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为读者推荐图书馆新购图书,推送最新公告和信息,方便读者查询馆藏书目和借阅信息、推荐采购图书、获取电子资源等。

  引入互联网阅读模式,购置博看在线报刊阅读系统和电子图书借阅系统,方便读者随时随地在电脑和移动设备上阅读最新的期刊、报纸和图书;引入自助服务系统。开通自助打印复印扫描服务和自助借还服务,方便读者自助借还图书和自助打印、复印资源;将RFID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运用于图书管理和读者管理各个环节。

积极服务教学科研
  图书馆坚持“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结合,信息服务与育人职能并重”的原则,以“丰富的资源配置、以人为本的服务”为办馆理念,以科学的管理为手段,通过不断改善办馆条件,大力加强各类馆藏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在区内率先实现了“数字化全方位开架一站式管理”,不断地满足全校师生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为学校本科教学和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资源建设 量质并重
  按照“让读者有书看、让书有读者看”要求,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统筹各种资源不同种类、介质和媒体的协调发展,注重民族特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的资源建设。以此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读者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提高图书馆与资源的利用率。

  采购图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教师的实际需求以及学校科研的整体情况;全面考察供货商的资质、加工水平、供货速度及售后服务等。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结合学校教学科研情况,邀请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到购书中,进而选择专业、实用、新颖的图书。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和涉农联盟为我校开通资源共享服务。


  通过自建、接受捐赠和资源共享,形成完善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了文献信息保障。

多层面服务 便利读者
  紧紧围绕“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办馆宗旨,夯实图书馆基础服务,最大限度延长图书馆服务时间,不断深化“一流服务、主动服务、智能服务;一站式、自助式;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引进了适合图书馆的金盘图书集成管理系统,2台自助借还机,5台博看触摸屏,2台超星歌德机,1台过刊自动装订机,3台自助打印机,工作人员可为读者随时提供咨询。

  高度重视环境的改善,在阅览空间中放置形状各异,长短不一的沙发、座椅等供读者选择入座;提供了爱心伞、自助饮水机、手机充电柜等免费服务,体现了个性化服务的尝试。这些服务拉近了图书馆与读者间的距离,使图书馆更具亲和力,让每位读者感受到人文关怀式服务的温暖。

  在提高馆员业务能力上,图书馆分批外派职工到区外高校图书馆学习,引进适宜图书馆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对读者的服务能力。在图书宣传上,通过微信公众号为广大读者推荐好书或新书,解决了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读者无所适从的问题。

立德树人 文化育人
  图书馆尊重、注重学生的个性,融入学生的情感,在人文关怀式服务中加强引导,实现理性教育的感染渗透,增强综合素质教育。为激励和引领广大学子走进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图书馆以每年的“4.23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在每周六晚为读者播放优秀影视吸引学生主动走进图书馆,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近年来,图书馆也注重环境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借助墙面装饰等方式营造美好的人文景观,提升学生的审美志趣、净化心灵。

  为大学生提供了学生馆员服务、勤工助学岗位、公益劳动和暑期实践活动等平台,许多大学生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学到了课堂和书本以外的东西,增强了服务他人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用好空间场地  提供公共服务
  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坚持免费提供公共空间服务,不仅为师生提供电子阅览室,还为各类网络培训、网络考试答题、网上评教等活动提供场所;为教学科研单位免费提供学术报告厅、会议室等用于举办各级学术报告、讲座及其他工作会议。

  书香四溢、宽敞明亮、安全舒适的现代化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手段,高品质的网络环境,不仅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攀登书山、遨游学海的优越条件,还为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当前,图书馆正朝着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学图书馆迈进,将继续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以先进的服务理念为指导、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以丰富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依托、以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为保障,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不断探索图书馆管理、资源建设和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更新观念,锐意进取,以多元化的服务方式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供稿:图书馆  审核:张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