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图书馆自2007年实现“数字化全方位开架一站式管理”模式以来,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手段、高品质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知识养分,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德育教育、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
——以馆藏资源为优势,强化智育教育。图书馆按照“让读者有书看、让书有读者看”的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重点,统筹各种资源不同种类、介质和媒体的协调发展,注重民族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的资源建设,形成了以农、理、工、文、管文献为主,多学科、多介质、多媒体相结合的藏书体系。目前,拥有纸本藏书39万余册,电子图书97万多种,纸本和电子期刊(报纸)12000多种。使用“百链”统一检索平台、“读秀”学术搜索引擎,拥有同方学术期刊及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和学术视频、“博看”在线期刊、“银符”模拟考试题库、中国大学生就业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自办视听资源等十七个文献数据库(含试用数据库),本地存贮空间达80 TB。
——以传统美德为传承,强化德育教育。图书馆以弘扬传统美德为出发点,利用人生哲理、名人名言、格言和经典语句等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内容作为墙壁语言来充实其德育环境。生动活泼的警言励志语句把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历加以浓缩 、锤炼、抒情和概括,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渗透着民族情感和人文情感的墙壁语言,使大学生置身其中产生了极强的情感认同与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引导他们自觉主动、积极认真地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认识,将在图书馆中受到的精神陶冶内化为各自的气质与修养,提升人格,升华思想道德境界。
——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强化知行结合。服务是图书馆特有的属性。近几年,图书馆坚持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岗位、公益劳动和暑期实践活动等平台,在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生活难题的同时,使大学生在实际参与图书馆工作的过程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区情,增强社会责任感,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在实践中深化对综合素质教育的理解,实现从知道到体道的转变,达到知行合一。许多大学生在具体服务过程中,学到了课堂和书本以外的东西,增强了服务他人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提升了综合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丰富的藏书

舒适的阅读环境

认真阅读

传统阅读和电子阅读一体区

警示语言

开展“我的中国梦”教育

志愿服务

勤工助学

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