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西藏农牧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科技、人才等优势,围绕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各类精准扶贫,助力全区脱贫攻坚。
依托项目课题,开展科技培训。依托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科研+农户模式”,探索进行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2018年累计承担“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培训,昌都市八宿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三区”人才那曲、阿里地区实践指导培训,万名专家下基层服务专家培训,林芝市墨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昌都市察雅县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培训等12个班次的培训项目,培训农牧民、建档贫困户及科技能手等各类人员1553人次。专家以当前农牧民实用技术需求痛点为主线,围绕当前农牧业发展需求、农牧业重点工作,在农作物标准化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乡村旅游服务、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进行专题讲解与实地示范指导,为引领并推动当地农业技术推广、创新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培训中,学校还组织专家分赴那曲、阿里等地区,对受训人员分别进行草地退化与保护、牧草种植,西藏主要农作物栽培技术、西藏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现代化发展等方面的培训,牦牛重要疾病防治、当地牦牛繁育及科学饲养管理等,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亲自示范,手把手教学员如何操作。
除专项社会服务项目外,学校专家还为相关企业和政府开展了品质控制和品质保证、藏猪产业发展、农业法规政策、林下资源种植等方面的专业类培训。如2018年4月,受察隅县林业局委托,学校组织力量成立察隅县经济林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专家小组,深入察隅县各乡镇进行经济林木病虫害专项调研,并开展了技术培训和指导,察隅县6个乡镇参加理论培训的有332人,实地培训的有540余人。
开展校地合作,助力产业发展。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接地气的优势,深入全区各地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一是深入那曲,拓展科技创新空间。组织专家在那曲班戈县种植“冬圈夏草”10亩,恢复沙化草地50余亩;初步筛选出适合班戈县“冬圈夏草”种植的牧草3个品种,平均亩产鲜草分别为2921公斤、2068公斤和1987公斤,为班戈县开发地理标志的高原绿色畜产品及绿色产业带地理标志提供了理论支撑。二是常驻基层,为山南隆子县打造黑青稞产业。通过多学科协同攻关,成功研发高原黑青稞新型栽培模式,黑青稞栽培专用的新型农业机械,新型土壤调理剂、肥料和新技术。利用研发的新技术,试验田黑青稞实收产量达到833斤/亩,较群众常规方法407斤/亩净增产425斤。三是科技挂帅,助推我区藏猪产业发展。组织专家牵头负责林芝藏猪产业发展工作,从藏猪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规模养殖、疾病防控、无害化处理、产品加工、市场销售和人才培育等各环节为藏猪产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建立李德发院士工作站,开展藏猪疫病防控和能繁母猪配种工作等培训,全面推动和提升我区藏猪产业的科技含量。四是科学普查,为藏药产业发展服务。组织专家全面指导西藏中(藏)药资源普查,累计完成17个县的资源普查工作,其中15个试点县全部顺利通过验收,13个获得优秀,2个获得良好等级。为地方政府起草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及产业发展规划2项,指导墨脱县和朗县建立县级药用植物标本馆2个,研究成果纳入《西藏自治区藏药材质量标准》。五是发挥优势,指导产业发展。组织专家对洛隆县产业进行实地调研,指导该县产业发展,并针对洛隆县现状,提出了打造以洛隆藏杏为主的产业发展思路。组织专家赴朗县调研辣椒特色产业,与当地政府就朗县辣椒特色产业的战略合作长效机制达成初步意向。六是合力攻关,那曲城镇植树项目开展顺利。组织专家合力攻关“那曲植树”项目科技难点。“高寒高海拔地区木本植物生长限制因子与适应机制研究”进展顺利,明确了“那曲城镇植树”能够使用的具有较强适用性的乡土绿化植物,完成了那曲林线、灌木线以及那曲镇主要环境因子的监测。七是互惠双赢,实施山南市黄牛横交固定项目。与山南市农牧局就山南市黄牛横交固定改良项目签订合作协议,在山南市黄牛选种、人工授精技术中发挥了决定性的技术支撑作用。
依托强基惠民,开展定点扶贫。从2018年开始,学校驻村点轮换至察隅县察瓦龙乡邓许村、格布村、卡地村、洪东村、处尼村五个贫困村。为做好当地脱贫工作:一是精神帮扶。五个驻村工作队与贫困户结对子,并从思想上、精神上进行帮扶,帮助贫困户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主动作为,找准致富门路,树立脱贫信心,增强战胜贫困的勇气。二是项目帮扶。投入资金5万元,在学校青年基金项目中特设五个驻村项目,引导驻村工作队结合所在村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理清脱贫思路。驻村工作队队员结合处尼村资源优势和自身专业特长,申报立项了“察瓦龙乡处尼村核桃油生产项目计划书”,争取到建设资金50万元。三是资金帮扶。持续深入推进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和“四对一”帮扶常态化,县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93户贫困家庭,提供帮扶资金6.6万元。帮助解决处尼村11户贫困户建房资金15.6万余元。组织教职工“扶贫日”捐款9.6万元。开展春节、藏历年、“3.28”慰问等活动,发放慰问金1.8万余元。四是科技帮扶。结合学校优势,选派农业技术专家到村实地指导村民进行果树修剪、施肥技术、家肥堆制、家畜家禽疫病防治等8次,帮助提高村民种植、养殖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切实提升村民懂科学、用科技助农业发展增产增收的积极性。今年,专家还结合当地实际,从内地引进超甜玉米种子、草籽分发给贫困户进行试种,面积约4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