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丹心育桃李 芳华铸师魂 】万丹:愿做雪域格桑花 甘为高原孺子牛

发布日期:2024-09-12 浏览量:

万丹,女,汉族,博士研究生,1981年10月出生,2007年7月参加工作,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三等奖”以及“西藏青年五四奖章”等20多项荣誉称号,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和中工网等10余家媒体报道。


万丹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积极投身水土保持专业的教育与创新。她勇于突破传统,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西藏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并重”的人才培养新路径。她善于引领学生从书本走向田野,从理论迈向实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指导大学生创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在17年的从教生涯中,她先后为30个本专科、研究生班级授课,累计完成教学工作量3000余学时,还先后担任过3届班主任,认真对待班级每一件大小事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期间,她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技能奖3次,自治区级教学技能竞赛奖3次,获批教学改革项目1项;学校“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2次。



万丹以“格桑花”的坚韧精神,带领团队攻坚克难,逐步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她从课程教案的精心准备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优化,从师资队伍的壮大到科研平台的搭建,带领团队稳步推进与提升,逐渐让“生态环境始于心,水土保持践于行”的理念在高原生根发芽。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学校水土保持专业实现了从弱到强、从特色到一流的华丽蜕变,不仅设立硕士点,还成为了自治区一流本科建设专业。近10年来,她与团队培养水土保持专业人才400余名,遍布全国16个省份,已成为播撒生态文明种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主力军。



为摸清高原水土保持的“家底”,万丹不畏艰难,风餐露宿,足迹遍布高原的每一个角落。从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到唐古拉的璀璨星辰,从羌塘草原的无人区到沱沱河的刺骨寒风,都见证了她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对高原的深情厚谊。她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科研难关,取得了丰硕成果,凝练了“冻融侵蚀机理”和“重大工程生态修复”两大方向,不仅为高原水土保持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也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了西藏农牧学院智慧和方案。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万丹及团队在国内开始崭露头角,与全国20多家单位,3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或友好联系,承担各类项目近30项,到位经费超过2000万元,发表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4本。未来,万丹及团队不会停止奋斗的脚步,将更加努力地耕耘在高原生态环境教育事业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