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我院积极探索西藏退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

发布日期:2015-09-24 浏览量:

  在前期国内外牧草引种及野生优良牧草选育,开展小气候环境条件下藏北人工草地建植、利用牧草补播技术和水肥管理或“无纺布遮阳网牧草发芽培育技术”提高退化草地地上生物量等研究的基础上,我院相关专家依托与中科院地理所共同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藏北退化草地综合整治技术与示范”,进一步开展了西藏高寒牧区野生牧草驯化、人工种草和退化人工草地复壮技术研究及示范,并取得丰硕成果,为进一步探索西藏高寒草地畜牧业良性发展模式、西藏退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5年的时间里,我院专家深入各地,共收集西藏典型野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300多份,初步筛选出16份分别在林芝、拉萨、那曲进行了区域试验,最后选育出垂穗披碱草、西藏早熟禾、索罗草、三毛草、赖草、白花草木犀等野生优良牧草,尤其是巴青垂穗披碱草在那曲高寒地区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和生态适应性。利用选育出来的优良野生牧草,我院积极在那曲地区进行了试验示范,其中在那曲科技园区种植的1000亩人工草地,播种第二年的鲜草产量高达1000公斤/亩,比原来的50公斤/亩提高到20倍;在那曲那么切乡的100公顷的退化人工草地复壮试验示范区,植被覆盖度提高了30-40%,产草量提高了40-45%,毒杂草的生长受到了抑制,覆盖度减少85%。针对西藏高寒区域野生牧草种子收集困难的情况,课题组还研制了便携式野生牧草种子收获机,申报了2项国家专利,比传统的人工收获效率提高了100多倍。
  下一步,我院将在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积极联合地方政府,大力进行技术示范推广,直接服务西藏草地畜牧业发展和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文/院办公室 编辑/张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