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我院科技人员在西藏野生葱属植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日期:2017-06-13 浏览量:

  西藏蕴含着丰富的野生葱属植物资源,约占我国野生葱属植物资源的20%左右,大部分是产地农牧民的特色蔬菜,但目前对这类资源尚未开展过系统研究。我院植物科学学院王忠红副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对西藏野生葱属植物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分类、建立种质资源描述符并开展了综合评价。课题组经过4年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发现疑似新种(命名:朗韭Allium langense Z. H.Wang et S.C.Chen)1个,其染色体基数为9(系国内首次发现x=9的种类,野生葱属植物资源染色体基数有7、8、9、10、11五类,我国已报道只有7、8、10、11四类),2倍体,3A核型,核型公式2n=2x=18=2m+10sm+6t(4SAT)。结合文献,截止目前,西藏有野生葱属植物资源32种(含变种)。明确了野生韭在西藏的分布,发现疑似粗根韭、高山韭新变型各1个。
  二是明确了4倍体宽叶韭子房每室有1-2个胚珠,能正常开花结籽(前人研究认为子房每室1胚珠,2倍体宽叶韭只开花不结籽)。发现太白韭5叶株和总苞发育成完整叶片的植株,可能反映出太白韭遗传变异的新动向。发现3个野生韭居群在抽薹开花方面表现出巨大差异,使其在种质资源利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基本明确了部分野生葱属植物的营养价值、生长发育习性及繁育更新特征,为这些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了基础。
  三是对野生葱属植物的观赏价值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其能够在园林造景、城市美化等方面应用,是一类重要的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为其作为观赏植物资源研究提供了借鉴。
  四是建立了西藏野生葱属植物种质资源圃,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

(文: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