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河流域植物区系是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的地质历史和环境条件造成了流域物种总数和特有种数目都较为丰富,但是过去对流域的植物种类调查相对较为薄弱,标本采集较少。我院高原生态研究所罗建研究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带领团队历时4年,首次对拉萨河流域的植物区系进行深入调查,取得了较为丰富翔实的调查数据,在《Polish Journal of Ecology》、《林业科学》、《植物分类与资源》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2篇,为系统的揭示拉萨河流域植物区系组成、地理特征,为更好地理解拉萨河流域植物区系的起源、迁移和分布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较为准确解释拉萨河流域植被群落分布特征、变化格局获得了科学依据。具体成果如下:(1)野外共采集标本4160份,植物种子426种,调查230多个植被群落样点600余个植物样方数据。在拉萨河流域共得种子植物75科325属1 000种,其中被子植物72科322属994种;在该区首次采集新增新分类群或新纪录3科41属208种,极大的丰富了流域乃至西藏植物区系的研究资料。基于编制的名录分析了拉萨河流域植物区系组成格局和物种丰富度梯度分布,发现拉萨河流域存在较丰富的特有现象。(2)对拉萨河流域分布的部分青藏高原特有物种,进行了种实形态特征多样性、种子大小和重量随海拔及经纬度变化关系、种子萌发特征、苗期生长特征差异以及迁地保护繁殖技术等研究;分析了拉萨河流域的837种被子植物的果实类型谱、果实类型分布格局与当地气候的关系;研究了拉萨河流域常见的233种植物的种子大小在不同分类水平及生活型间的变异规律。(3)资源植物分类统计表明,拉萨河资源植物种数和类型均比较丰富,将拉萨河流域植物资源分为观赏、药用、水土保持等用途植物14个类型。(4)拉萨河流域群落特征调查表明,总体上,物种多样性与丰富度显示出低海拔地段和高海拔地段较低,中海拔段较高的趋势。从群落物种多样性角度看,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在区域内呈现两个峰值。而Species丰富度指数在拉萨河流域则呈单峰变化趋势。(5)基于拉萨河流域129个样点388个样方的植物群落调查数据,进行群落数量分类,结果表明:TWINSPAN将388个样方划分为3个植被型纲,8个植被型亚纲,9个植被型,25个群系,36个群丛。以5个环境因子为预测变量的DCCA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对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影响。通过实验研究获取了这些物种及其种群、群落的第一手资料,为拉萨河流域物种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为流域资源植物的可持续利用和充分发挥其生态价值、保护区域生态稳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