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祝您教师节和中秋节‘双节’快乐!”9月10日一大早,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王向涛就不间断地收到了学生们的祝福短信。

今年38岁的王向涛来自河南开封,毕业于名校的他当年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却毅然选择留在了西藏当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喜欢西藏,喜欢这里的草木,喜欢这里的风景,更喜欢这里淳朴的孩子们。”
“今年是我在西藏度过的第13个教师节,但今年的教师节最特殊。”受疫情影响,今年8月15日,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西藏农牧学院启动了线上教学,作为老师和班主任的王向涛也开始同步转为线上教学。白天他给学生们上网课,晚上进行紧张的备课,这样的日子持续了20余天。
9月8日中午12时,林芝市全面解除临时性社会面管控,开始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学生们看到这个消息都很兴奋,疫情结束后,我们的线上教学也会逐步转为线下。”
虽然他已经从教13年,对于每天该上什么课,该怎么给学生讲课已经是轻车熟路。但是王向涛还是坚持每天都要熟悉一遍课本,每天都记录下自己备课的心得,教师节当天也不例外。“学生们的基础有差异,所以教学也要有差异,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把知识学会弄懂。”


不仅教授学生们理论知识,王向涛每年都会带学生们去藏北草原,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地通过理论加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工具,理论学的好,如果动手能力欠缺,那到了社会上也会很麻烦。”这是王向涛每年都会给学生强调很多遍的。

2011年起,王向涛开始担任所在学院本科生班主任,从没当过班主任的他唯恐自己做不好,就不断苦练内功,做足功课,用心用情对待自己的每个学生。2018级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次仁家住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巴果绕村,家里有两个大学生均在西藏农牧学院就读,平时主要靠父亲在家务农及打零工维持生计,家庭条件较为贫困。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王向涛老师主动邀请次仁加入自己所主持的科研项目。通过科研训练,次仁表示他不但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认识,学到了新知识,还解决了生活困难问题,他整个大学期间因此信心倍增。今年夏天,王向涛还专门和朋友去了次仁家里做家访,了解次仁毕业后的打算和就业情况。“我真的没想到王老师还记得我这个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学校时,老师特别照顾我,真的特别感激他。”次仁激动地说道。
在科研上,王向涛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近年来他和团队成员一直从事高寒草地保护与牧草种质资源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通过对高寒草地发生演替、植物生理生态、草地资源调查和监理以及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进行深入研究。还深入挖掘和剖析西藏当地牧民传统的生态观念及生产和生活方式,并针对当前草地利用过程中牧民所存在的不良行为提出改进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草畜矛盾,以及有效提升了草地的生产和生态功能,也为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安全建设提供了多方位的技术支撑。他们的足迹,遍及西藏海拔2500米到5500米的地方。那里,地广人稀、空气稀薄、天气多变、交通不便。“缺氧不缺精神。对科研的热情可以破解一切难题。”王向涛说。

谈起双节怎么过时,王向涛说:“往年教师节都是在学校里和学生们一起过,很快乐。今年虽然不能见到学生们,但是我和学生已经商量好了,我们晚上一块上一堂线上分享课,一起在线赏月吃月饼,分享各自学习生活的心得体会,我觉得这样也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