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我院何建清教授和王忠红副教授承担的自治区2017年第二批重点科技项目顺利通过主管部门的验收。
何建清教授承担的“青稞根际优良促生菌的筛选及其复合微生物菌肥的研制”(项目编号:XZ201702NB08),研究经费50万元,该项目组针对西藏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干旱引起的土壤盐渍化、化肥使用超量低效及土传病害严重等作物苗期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以及农用微生物菌剂在生产及应用中存在活菌数低、功能单一、持效性与稳定性差等问题,以西藏特殊环境中的青稞根际微生物与植物互作为植物耐盐、防病和促生途径,在对西藏不同生境青稞中耐盐促生菌与防病促生菌的资源挖掘与整理、生物学特性与作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出了青稞专用复合微生物菌剂,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试验效果表明,青稞出苗率平均增加15%以上,化学肥料使用量较传统方法减少了30%,青稞产量提高了10%以上,品质优良率提高了20%以上;项目研究过程中,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授权),发表学术论文6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
王忠红副教授承担的“西藏高寒农牧区庭院设施蔬菜高效生产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项目编号:XZ201702NB12),研究经费50万元,该项目组为有效解决西藏高寒农牧区农牧民的吃菜需求问题,在多年实地调研和前期研发基础上,充分结合高寒农牧区的实际,利用庭院挡风,立体栽培模式,创新农业设施结构,开发出适宜在高寒农牧区庭院进行蔬菜立体高效栽培的代号为TYSS—1、TYSS—2、TYSS—3等3种类型的新型多功能庭院蔬菜立体复合栽培设施农业新产品,其中TYSS—3可安装底轮实现移动,根据栽培设施的环境特点、蔬菜作物生长发育习性,集成了高寒农牧区庭院设施蔬菜高效生产技术体系;TYSS—2可同时种植不同高度、习性的蔬菜作物32种,在海拔4500米的日多乡经受住了冬季严寒的考验,成功实现了叶菜类蔬菜的越冬种植,为高寒农牧区农牧民的吃菜问题找到了新的解决途径,提供了优异的产品方案;项目组在工布江达县和巴宜区的鲁朗镇累计推广11套该类设施新产品,培训项目户掌握生产技术农牧民21人,培养园艺及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5个班共计168人;项目研究过程中,完成研究论文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为项目户产生固定财产收益3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