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年来,西藏农牧学院资环学院水土保持学科在援藏院校浙江大学和援藏干部陈凯旋副处长、周炼清副研究员等同志的推动下,与浙江大学环资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学科史舟教授团队就人才培养、项目合作和研究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硕果累累。双方已联合在国际顶级刊物上投稿论文6篇,其中3篇已被录用,合作立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和西藏自治区重点基金各1项,人员交流30余人次,合作建立研究基地2个,接受1名西藏农牧学院教师在浙江大学环资学院攻读博士,引进1名柔性人才。双方合作成果事件简述如下:
2020年6月,西藏农牧学院水土保持专业喻武副教授团队与浙江大学环资学院史舟教授团队合作在林芝市波密县索通村建立“全球变化—藏东南试验基地”,旨在探索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与周转特征。
2021年9月,教师喻武在浙江大学援藏支持下,前往浙大环资学院攻读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专业博士学位;
2022年3月,史舟教授团队成员杨媛媛博士后和喻武副教授在土壤学科TOP国际期刊《Geoderma》上,联合撰文“ Estimating soil bacterial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in the Southeast Qinghai-Tibet Plateau”,率先采用深度学习算法,结合多源土壤-环境变量对大尺度复杂地形进行数字制图研究,获得藏东南地区高空间分辨率的表层土壤细菌群落优势门类和多样性的空间分布图,为大尺度下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快速调查提供了新技术和方法。
2022年3月,喻武副教授和史舟教授团队成员洪永胜博士后在《remote sensing》上,联合撰文“Comparing Two Different Development Methods of External Parameter Orthogonalization for Estimating Organic Carbon from Field-Moist Intact Soils by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比较了2种常用的土壤有机碳反射光谱估算方法,得出结论:通过耦合EPO算法和局部回归策略将室内研磨风干土光谱库所构建的模型用于田间原状土的土壤有机碳反演可行。
2022年6月,史舟教授团队成员毛霞丽博士后和喻武副教授在土壤学科TOP国际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SBB)上,联合撰文“Climate-induced shifts in composition and protection regulat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carbon decomposition through soil profile”,针对藏东南海拔2100~4600米的全剖面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为提高气候变暖背景下不同生态系统和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动态预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2022年6月,浙江大学周银博士、滕洪芬博士受聘为我校林学专业校外硕士导师;
2022年6月,由史舟教授指导参与,我校万丹教授主持的西藏自治区厅校联合重点基金圆满结题;
下一步双方预计开展工作计划:
在后续工作中,我校水土保持学科团队将联合史舟教授团队和罗忠奎百人计划研究员分别开展双碳减排通量塔与全球尺度下土壤有机碳周转林芝实验基地建设,深度结合国家战略开展联合攻关项目研究,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双方合作极大地推进了我校水土保持专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水土保持专业的影响力和对外合作能力,也体现了浙江大学援藏情怀与援助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