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校级精品课程 | 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 申报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其他资源 |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森林培育学:
 课程列表  
 ·森林培育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
 ·家畜病理学
 ·西藏作物栽培学
 ·结构力学
 ·植物学
 ·土力学
 ·电机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概率论
 ·兽医微生物学
 ·基础工程
 ·动物遗传学
 ·饲草加工与贮藏
 本课程信息  
《森林培育学》讲义
《森林培育学》试题
《森林培育学》习题库
《森林培育学》复习思考题
《森林培育学》教学大纲
《森林培育学》申报书
《森林培育学》教案
《森林培育学》实验指导书
《森林培育学》参考文献
《森林培育学》授课录像
《森林培育学》申报书

       

2007年度自治区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 荐 单 位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所 属 学 校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课 程 名 称 森林培育学

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农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森林资源类

课 程 负 责 人 张昆林

申 报 日 期 2007-4-28

填 写 要 求

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张昆林

性别

出生年月

1962.3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0894-5824288

学 位

学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E-mail

ZKLxinlang@.com

通信地址(邮编)

西藏林芝八一新村学院路8号(860000)

研究方向

森林培育、森林土壤、森林生态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是《森林培育学》,属专业必修课,每周6小时,执教学生共五届,约300人次。其他讲授的课程还有:《森林土壤学》、《森林生态学》《林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每周2和4学时,执教共五届,约1000人次。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森林土壤学等教学实验、实习约1500人次。

(2)五届林学专业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答辩等。指导学生40人。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主要参与的学术研究课题:

1、 《名贵藏药材种植与产业化》自治区科技厅、02-05年、土壤调查。

2、 《藏东南原始群落结构研究》自治区科技厅、01-03年、野外调查。

3、 《银白杨二倍体组织培养研究》自治区科技厅、02-04年、土壤配置。

近五年主要发表的学术论文:

1、《西藏森林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林业科技、(1),2002第五期

2、《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西北高等农林教育、(1), 2005第二期

3、《西藏林芝县农田土壤肥力状况及培肥措施》西藏科技(2), 2005第六期

4、《西藏农村中学发展职业教育初探》西北高等农林教育 2), 2005第一期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⑴-1

基本

信息

姓 名

赵垦田

性别

出生年月

1963、5

最终学历

博士

职 称

教授

电 话

13908949505

学 位

博士

职 务

教务处处长

传 真

所在院系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植科院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西藏林芝八一新村学院路8号(86000)

研究方向

森林培育、经济林栽培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是《森林培育学》,属专业必修课,每周6小时,执教学生共五届,约100人次。其他讲授的课程还有:《经济林栽培学》、《森林生态学》《林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每周2和4学时,执教共五届,约360人次。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经济林栽培学等教学实验、实习约500人次。

(2)五届林学专业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答辩等。指导学生10人。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承担的学术课题主要有:参加《西藏高原区蔬菜良种及高效种植技术引进与示范》项目,2004年通过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的验收。(第3名)

主持黑龙江省“十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1世纪初期林科本科专业的创新教育》,2004年通过验收与鉴定。2005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一等奖。

主持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一十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人文素养教育走进《经济植物产品加工》课程的探索(批准号:115C-087),(2006.03—2009.07)

主持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经济植物产品加工》课程中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研究(2006.01-2009.07),

发表的论文有:赵垦田,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西藏教育,2002(4):42-44

赵垦田,坚强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师生科学素养,西藏大学学报,2004(1):78-80

赵垦田,杜银松,蒲公英花茶的制作,中国林副特产,2006,(1):20

赵垦田,王静,实验教学中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中国现代教育研究杂志,2006,(3):85-86

李立华,赵垦田等.容器及基质对露地容器苗质量的影响.林业勘察设计,2006(1):58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2)

2⑵-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宫照红

性别

出生年月

1961.8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0894-5821402

学 位

学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西藏林芝八一新村学院路8号(86000)

研究方向

森林培育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是《森林培育学》,属专业必修课,每周6小时,执教学生共五届,约250人次。其他讲授的课程还有:《森林环境学》、《森林生态学》《林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每周2和4学时,执教共五届,约1000人次。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森林环境学等教学实验、实习约1300人次。

(2)五届林学专业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答辩等。指导学生34人。

2⑵-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参与的科研课题:

(1)《藏东南原始群落结构研究》国家林业总局 3 课题的外业调查、内业数据统计等工作。

2)《西藏林周县农牧林复合系统的建立与研究》自治区科技厅 1 外业调研。

(3)《西藏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国家教育部 1年。

近五年发表的论文:

(1)《开发西藏林区林下资源促进森工企业经济发展》中国林副特产(1)2001第三期。

(2)《我区各院校应增设生态环境保护课程》西藏科技(1)2001第十一期。

(3)《西藏林芝工布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浅析》防护林科技(1)2004第五期。

(4)《西藏林区可持续经营的意义及经营技术探讨》林业调查规划(1)2005增刊第三十卷。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3)

2⑶-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大布琼

性别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职 称

讲师

电 话

0894-5824461

学 位

学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西藏林芝八一新村学院路8号(86000)

研究方向

森林培育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是《森林培育学》,属专业必修课,每周6小时,执教学生共七届,约500人次。其他讲授的课程还有:《测量学》等专业基础课,每周和4学时,执教共五届,约200人次。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森林培育学、测量学等教学实验、实习约1000人次。

(2)五届林学专业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答辩等。指导学生23人。

2⑶-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参与的科研课题:

(1)《西藏红豆杉资源收集繁殖和开发技术》自治区科技厅 3年,扦插繁殖。

(2)《银白杨等西藏高山树种组繁技术的研究》自治区科技厅、国家林业局,3年,大田移植。

(3)《巨柏人工造林试验研究》自治区林业厅,3年,造林试验。

近五年发表的论文:

(1)《银白杨硬枝扦插初步研究》西南林学院学报(1)2002第四期。

(2)《西藏红豆杉扦插育苗试验》西南林学院学报(1)2003第三期。

(3)《我区苗圃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路》西藏农牧学院学报(1)2004第五期。

(4)《西藏林芝地区引种东北杉松试验研究报告》中国高校教育研究(2)2003第三期。

(5)《生长调节剂对圆柏扦插效果的影响》中国高等校教育研究(1)2003第六期。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4)

2⑷-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林玲

性别

出生年月

1973.1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0894-5883230

学 位

硕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西藏林芝八一新村学院路8号(86000)

研究方向

林木遗传育种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有:01林学本科遗传育种、02林学本科遗传育种、03林学专科遗传育种、03园林本科观赏植物栽培、04 园林本科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四届,学生人数300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主要承担了四届林学专业林木遗传育种的实验、实习300余人。指导毕业论文32人次。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参与的科研课题有:

1、西藏高寒植物种群生存机制研究 国家973计划 3年 (子课题主持)

2、西藏非地衣型盘菌分类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 3年 野外调查

3、色季拉山植被群落数量分类 校园基金 2 野外调查

近五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有:

1、西藏色季拉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观赏特性及应用探讨.四川林勘设计.2002. (4)

2、西藏色季拉山龙胆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林业科技.2002.27(6)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张昆林

1962.3

副教授

林学

森林培育学、森林土

壤学等。

赵垦田

1963.5

教授

林学

森林培育、经济林栽

培等到

宫照红

1961、8

副教授

林学

森林培育学、森林生

态学等。

杨小林

1969、8

副教授

林学

测树学等。

大布琼

1972、10

讲师

林学

森林培育学等。

邹林红

1968、4

副教授

林学

森林经营、经理学等。

林玲

1973、11

讲师

林学

林木遗传与育种学等。

陈彦芹

1978、11

讲师

林学

树木学等。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

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本课程有以张昆林副教授、赵垦田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宫照红副教授为学科负责人的学术队伍,共有8名教师,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人、讲师3人,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提高了学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比较合理,50岁以下的教师有博士学位二人,硕士学位二人,教师中张昆林曾在日本学习深造,为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以上8名教师中有来自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以及西藏农牧学院等院校。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1、教学改革成果

(1)使用面向二十世纪课程教材,既突出教材完整理论体系,又紧密结合西藏生产实际进行教学。

(2)增加了实验课、实践课及毕业实习课学时。本课程的毕业实习从大三开始,历时二年,实验实习学时占到总学时的30%以上,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3)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了学生感性认识。

(4)建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教学组织体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5)加强教学研究,注重教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和示范,通过课程改革与建设,完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把握国内外森林培育科技进展和学科前沿。博采众长,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

2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

先后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西北农林高等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西藏林芝工布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报务功能浅析》、《西藏农村中学发展职业教育初探》等教改论文多篇。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针对培养青年教师的主要措施就是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鼓励青年教

师自强自立。先后多次请内地相关院校的学者、专家来我校讲学,一名教师

到西北农林科技大作访问学者,现已有70%以上的青年教师获得了博士或硕

士学位,教学和科研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我院林学专业始建于70年代中叶,2006年初学院系科调整为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林学教研室,迄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起初,所用教材是由北京林学院主编的《造林学》为大学教材,这部教材总结了我国的造林生产实践和树种栽培技术与理论,但是,不包括抚育间伐和主伐。2002年以后我们采用了本学科第一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森林培育学》作为大学教材,该教材将森林培育学的理论体系推向了新的高潮。在这30多年的创业中,也得到了内地各兄弟院校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为西藏各条战线输送了大批的各类专业人才。在此本学科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以由过去只培养大专生已发展到了以培养本科为主并具有森林培育硕士权的学科,以培养高素质研究型人才。

森林培育学的定位: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干二级学科。森林培育是森林经营活动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按照自然规律和培育目标所进行的培育活动。

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

教学内容体现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由于本科教学对于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要求,必须把基本理论的建立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作为重要任务,要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同时,近年来,国内外上对于生态环境与林业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我国对于林业生态工程投入的力度显著增强,与此伴随产生的现代林业若干新的理念,现代高新技术(如计算机、分析仪器、新材料)在森林培育中得到运用,林业生产上也涌现了新的典型,积累了许多经验,这些内容都反映在森林培育教学中,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与现代性。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办学定位:

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发展研究生教育,专科和其他教育为补充。

人才培养:

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基础厚、口径宽、素质高、潜力大、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生源情况:

植科学院现有学生近千人,有林学专业、农学专业、园艺专业、农经等专业。

课程目标:

(1)建立了一套具有西藏高原森林培育的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目标管理等。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林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解决森林培育生产问题和从事有关森林培育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该课程使用的主教材是由沈国舫主编的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森林培育学》,共分五篇二十二章。第一章绪论,学时1;第一篇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第一章森林立地,理论4学时;第二章林林种规划与树种选择,理论3学时;第三章林分的结构及其培育,理论3学时;第四章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理论3学时。第二篇森林培育技术,第五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理论4学时,实验4学时;第六章苗木培育,理论4学时,实习4学时;第七章植树造林,理论2学时,实习4学时;第八章农林复合经营,理论4学时,实习2学时;第九章苗圃总体规划设计与造林规划设计,理论4学时,实习4学时。第三篇森林抚育管理,第十章林地及林木抚育管理,理论2学时;第十一章森林抚育采伐(上),理论2学时;第十二章森林抚育采伐(下)理论2学时;第十三章林分改造,理论4学时,实习8学时。第四篇森林收获作业法与森林更新,第十四章择伐作业与更新,理论2学时,实习2学时;第十五章皆伐作业与更新,理论2学时,实习2学时;第十六章渐伐作业与更新,理论2学时,实习2学时;第十七章其它采伐作业与更新,理论2学时,实习2学时,第十八章森林采伐规划设计,理论2学时,实习2学时。第五篇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与森林培育,第十九章天然林保护工程与森林培育,理论2学时;第二十章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森林培育,理论2学时;第二十一章工业人工林基地建设工程与森林培育,理论2学时;第二十二章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与森林培育,理论2学时。共计9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60学时,实验、实习36学时。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1)林木结实规律、种子生产调控和种子采收与调制。

2)不同林木、不同季节、不同立地条件下,播种方法的选择及相关技术要素。

3)不同树种、不同季节、不同立地条件下,培育方法的选择及相关技术要素。

4)容器育苗的基质配比、水分控制。

5)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人工林营造技术要素关系。

6)对影响造林树种选择的多种因子的评价与综合。

7)合理造林密度和种植点合理布局的相对性和非静态性。

8)幼林抚育的土壤管理和幼林管理。

9)森林抚育采伐各技术要素的组合使用及效果评价。

2、解决办法:

1)讨论相结合,实施互动式教学

2)实验与实习相结合,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

3)带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多做社会实践调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1、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森林培育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要求学生系统、全面掌握四年中所学知识,因在学习各门课程时,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需由理论的高度向生产实际转移,因而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是: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数,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化、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林木种子的识别方法和林木种子品质检验方法。对此我们由原来的20学时实践学时增加到了现在的36学时实践学时。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课程目标:

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林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解决森林培育生产问题和从事有关森林培育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3课程组织形式: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坚持以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高标准严要求,保证教学质量。根据国内外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结合西藏实际,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利用声相教材、多媒体手段等提高了教学质量。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习、实验。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堂讲授

在内容方面以“少而精”为原则;讲授方法上提倡启发式;增加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力思考的学习方法。

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联系各项生产实际把理论讲透彻。

充分利用已经制作的教学课件,并逐步增加课件,提高授课效果。

(2)实验实习环节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林木种子的识别方法和林木种子品质检验方法。通过苗圃育苗和造林实习等各环节,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

1. 核心教材

目前课程教学有经教育部审定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和国家级重点教材《森林培育学》,该教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沈国舫教授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

2.辅助教材

主要有:

1)黄枢、沈国舫 中国造林技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2)中国树木志编委会(郑万钧主编,沈国舫为主要编写人和统稿人) 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1

3)孙时轩主编 造林学(第2版)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4)陈祥伟 胡海波主编 林学概论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5)孙时轩主编 林木育苗技术 金盾出版社 2002

6)孙时轩主编 林木种苗手册(上、下册)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7

7)沈国舫主编 中国森林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8)自编内部使用相关教材等。

3.森林培育学相关图书资料的建设

本学科近年来在重点开展教材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相关图书资料的建设,本学科目前在图书馆能够查阅到的与学科有关的主要图书资料有:

中文图书

1)齐明聪主编 森林种苗学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2

2)梁玉堂主编 种苗学 山东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8

3)石家堔主编 造林学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2

4)河北农业大学主编 林学概论 农业出版社1993

5)林业概论编写组编写的 林业概论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6)林永信主编 林业实用大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88

7)倪志诚主编 西藏经济植物 北京科技出版社1989

相关杂志

1)森林与人类

2)林业科学

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4)林业实用技术

5)林业科学研究

6)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7)林业科技

8)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二、实习基地建设

本学科一直十分重视教学基地的建设,目前正在使用的实习基地有:

西藏林芝鲁朗林场

西藏色季拉山高原生态定位站

西藏林芝地区苗圃

西藏林芝县苗圃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苗圃

三、仪器设备条件

近年来本学科实验室在国家有关部委和有关科研项目的资助下,硬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本学科主要有森林培育实验室、测树实验室、防火实验室等。同时,还与林芝地区林业局、自治区林业厅、山南地区林业局及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中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科院等单位和科研院校建立了比较紧密的协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三结合”教学科研生产基地。特别是在实验室建设中,借此次国家与地方共实验室的东风,新增添了100万的体现本学科特点的大量的国际先进仪器设备,使本学科实验室的研究手段有了显著提高,达到了国内同类实验室的同等水平。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将在今后本科教学以及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提高了学科整体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也为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和毕业论文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本学科点建立了拥有图书期刊100余册的资料室,便于教师和学生查阅。

四、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巳开通局域网,电化教室有电脑200多台,多媒体教学的设备齐全,教师人均一台电脑,可通过上网查询资料,及时了解该学科前沿动态,用最新的知识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及时掌握学科前沿知识。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教学

以课堂讲授和多媒体为必要手段的课堂讲授为主,兼有相关教学内容的录像、光碟等声像教学予以辅助。教师讲授以介绍基本原理与该领域目前的发展现状为主,每章提供目的意义,重点难点,复习思考题等,以闭卷考试方式结业。以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主讲授课教师。

2.实验

任课教师负责室内实验的组织和安排,讲师、助教及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教学活动,每次实验,教师在30分钟内介绍完实验内容,然后指导学生在预定计划时间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告。

3.实习

教学实习按以下程序进行,①实习动员会,介绍实习的目的意义,组织安排和具体要求;②由任课教师组织领导,有讲师、助教及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的外业实习,具体操作由带队老师讲解和示范,然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或调查;③内业,放映与实习内容相关的生产活动的录像或光碟,教师讲解内业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④实习总结。

4.课程设计

结合有关教学实习的地域特点,安排森林培育中的规划设计。教师首先需清楚地交代设计的目的意义,然后分段介绍设计要求并指导学生按期完成设计。其间教师应提供生产中现有经典设计的多媒体或光碟的示范以及相关设计的文献资料。

4-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教学效果

对于林学专业,《森林培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本学科安排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对于学生全面掌握林业生产的技能,特别是森林培育中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是有重要作用的。作为林学的骨干课程,本课程一直受到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的重视。根据我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要求由教务处、各二级学院组织的领导、同行教师对任课教师的各项指标进行系统评价,无不合格老师,教学效果反映良好。

近年来,在参与讲授《森林培育学》的任课教师中,根据院领导、同行教师及学生针对教学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教学效果的得分均在90分以上。

2、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

该学科的发展也为全国林学界所关注。从多次组织的社会调查,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普遍反映我院林学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质量较好,学生理论知识较高、动手能力强、用人单位普遍满意,校外专家对我院的林学专业具有高原特色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课堂教学现已多采用多媒体和电教片教学,既形象生动,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校提供近三年主讲老师的评教结果见最后附表:“森林培育学教师队伍教学质量评价表”

(主讲教师赵垦田因今年新调入,暂无评价)

4-6课堂录像(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1)、结论(主讲教师:张昆林)

2)、森林立地(主讲教师:张昆林)

3)、林种规划与树种选择(主讲教师:宫照红)

4)、营养繁殖苗的培育(主讲教师:大布琼)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是:(1)体现专业课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强实践环节的比重和实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激发学生刻苦钻研和向实践求知的精神;(2)通过调查设计环节提高综合运用土壤学、气象学、植物生理学、林木遗传育种、病虫害防治学、森林计测学、林业经济学等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3)带着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探索,使认识深化,提高理论水平,做到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创新点:教学体系的创新与特点:加强实践教学,学生实行导师制,从3年级开始随指导教师参加科学研究实践,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实习基地建设的创新与特点:森林培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结合建立实习实验基地,科学研究与培养学生结合。

实习实验内容的创新与特点:实习不仅仅是验证性的,而且有研究性的;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和综合的。

5-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该课程结合西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类型、生物多样性等特点,研究了西藏高原特有的苗木培育,造林,抚育管理,抚育采伐等理论和技术措施。这是国内外同类课程无法做到的,也是无法比较和不可替代的。西藏高原特殊地理环境下的森林培育,是对国内外同类课程的补充和完善,充实和更新。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虽然该课程在课程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我校建校时间较短,教师缺乏,许多具有高原特色的研究性工作则刚刚起步,加之资金投入等方面条件的限制,本课程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尚欠缺,需要增加投入,对其进行建设。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随着本学科及西藏林业快速、持续地发展,特别是森林培育硕士点建立和招生,将需要大量的林学专业高级人才,森林培育学课程将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在西藏林业生产建设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程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本课程将继续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素质教育,突出学术水平”的方向建设。首先提高认识,坚定专业思想,提高素质,增强责任感,鼓励教师不断进步。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全面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各教师的学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材(34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建设:5年内争取完成自编《西藏森林培育技术手册》的教材工作,突出西藏高原育苗、造林及抚育管理等特色,要求图文并茂,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突出重点,争取公开出版。完成《森林培育学实验指导书》的自编工作。教学手段:在现有基础上补充、更新、完善教学所用幻灯片、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授课质量;结合科研开展研究,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3、进一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改革考试制度

建立实践动手能力考核制度,制定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考核指标及规范化要求,并认真落实,增加实践动手能力分数比例(40%);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的为西藏林业生产服务。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五年内将以下内容全部上网

《森林培育学》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实验指导、试题及《西藏森林培育技术手册》、近期

科研动态与研究的结果资料上网公开交流。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2008年10月将《森林培育学》(上)种苗部分授课内容上网。

2009年8月将《森林培育学》(下)造林部分授课内容上网。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1《森林培育学》课程

1) 教学大纲

2) 电子教案

3) 习题集

4) 实验实习指导书

5) 森林培育学部分试题及参考答案

网址:http://www.xza.edu.cn (注:适用于外网链接)

http://222.19.73.7/ (注:可用于教育内网链接)

点击“精品课程”项即可进入。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网址:http://www.xza.edu.cn (注:适用于外网链接)

http://222.19.73.7/ (注:可用于教育内网链接)

点击“精品课程”项即可进入。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学校出台了“优质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文件,鼓励申报自治区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对精品课程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首先,对课程进行“优质课程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从精品课程选择,到最后的落实,都做到层层把关,确保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为更进一步的申报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2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学校非常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出台了“校级精品课程管理办法”及相关管理文件,鼓励条件成熟的课程积极申报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大力支持精品课程的建设,保障了精品课程建设计划的顺利实施。


8. 说明栏

admin

【打印】       【关闭】


copyright 西藏农牧学院 © 2007-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