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校级精品课程 | 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 申报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其他资源 |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农业植物病理学:
 课程列表  
 ·森林培育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
 ·家畜病理学
 ·西藏作物栽培学
 ·结构力学
 ·植物学
 ·土力学
 ·电机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概率论
 ·兽医微生物学
 ·基础工程
 ·动物遗传学
 ·饲草加工与贮藏
 本课程信息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
《农业植物病理学》申报书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电子课件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授课录像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

20062007学年 第 2 学期

学院名称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课程名称  农业植物病理学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使用教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

授课时数    50学时     

2007年 4月 20 日


课程名称

农业植物病理学

课程编号

01122

总学时  64

讲课  50

实验  14

学分数

3.5

课型

必修课(√ )      选修课(√)

理论课()       实验课( )

任课教师

旺姆

职称

副教授

授课对象

 植物保护专业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农业植物病理学 北方本 董金皋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  2001年第一版

参考资料:

[1]曾士迈、杨演.植物病害流行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

[2]陆家云.植物病害诊断(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教学目的和要求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介绍介绍栽培作物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发展规律和综合防治方面的研究结果。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特性、病害发生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学习病害综合防治的方法与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黑穗病、小麦白粉病、小麦病毒病、马铃薯病毒病、玉米茎基腐、玉米病毒病、苹果树腐烂病、苹果锈病、梨黑星病、蔬菜病毒病、蔬菜霜霉病、蔬菜白粉病。每种病害的诊断症状特点、发生规律、发病条件、防治措施。

授课章节

第一章 麦类作物病害

第二章 玉米病害

第三章 薯类病害

第四章 果树病害

第五章 十字花科蔬病害

第六章 茄科蔬菜病害

第七章 葫芦科病害

第一章 小麦病害

教学内容

麦类锈病          5个学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小麦三种锈病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三种锈病症状区别及小麦锈病的周年侵染规律、小麦锈病的周年侵染规律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小麦锈病的发生与为害: “黄疸病”,条锈、叶锈及秆锈。

1)在世界范围的分布:

2)在国内的分布:

3)危害的状况:

2.症状: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1)三种锈病症状共同点:初期黄色夏孢子堆,后期黑色冬孢子堆

2)三种锈病症状区别: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3.病原物: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柄绣菌属Puccinia。专性寄生菌

(1) 小麦锈菌的繁殖体:冬孢子、担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

夏孢子:单细胞,表面有细刺;

2)形态特征: 冬孢子:双细胞,棍棒状或纺锤型;

3)生物学特性:

4)生理分化

 4.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过程:初侵染来源、气流传播、 夏孢子完成侵染过程

多次再侵染

2)周年侵染循环规律:越冬存活、春季流行、越夏、侵染秋苗

3)病害发生的因素:温度、品种抗锈性、栽培管理措施

5.综合防治:

1)抗病品种及其合理布置

2)农业防治 3)化学防治

练习

1. 如何在田间识别小麦三种锈病?

2. 小麦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3. 病害的周年循环过程?

4. 名词解释:生理小种  优势小种 抗锈性

5. 小麦锈病的传播方式、病原菌的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教学内容

麦类黑穗病  4个学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小麦三种黑穗病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三种黑穗病症状区别及小麦黑穗病的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小麦黑穗病的侵染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发生与为害 小麦黑穗病包括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和秆黑粉病。

1)小麦散黑穗病:“黑疸、灰包、乌麦”,

2)小麦腥黑穗病:“鬼麦、黑疤”,有光腥、网腥、矮腥、印度腥黑穗病。

3)小麦秆黑粉病:“铁条麦”。

2.症状:

1)三种黑穗病症状共同点 

2)三种黑穗病症状区别

4.病原物:均为担子菌亚门黑粉菌。散黑穗病为Ustilago nuda 属于黑粉菌属;

腥黑穗病光:Tilletia caries网:T.foetid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柄绣菌属Puccinia;秆黑粉病为Urocystis tritici 条黑粉菌属。

1)形态特征 2)生物学特性 3)生理分化

  5.发生规律: 散黑穗:花器侵入,一年一次;主要种子带菌

1)侵染循环 腥黑穗:幼苗侵入系统性病害;种子、粪肥、土壤带菌 风雨传播

秆黑粉:幼苗侵入系统性病害;主要土壤传播

2)病害发生的因素:温度、土壤条件、栽培措施、品种

6.综合防治:

1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 加强检疫:小麦矮腥黑穗和印度腥黑穗

3 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

4)栽培防病

练习

1.如何在田间识别小麦三种黑穗病?

2.小麦腥黑穗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3.三种黑穗病的侵染循环特点?

4..黑穗病的传播方式、病原菌的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5.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参考资料

1.陆家云.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 001.

2. 陆家云.植物病害诊断(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教学内容

麦类病毒病  4个学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小麦黄矮病和小麦丛矮病的发生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小麦黄矮病和小麦丛矮病症状区别;病毒在小麦体内的侵染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发生与为害 

1 麦类黄矮病:

2 小麦丛矮病:俗称“芦渣病”“小蘖病”。

2.症状:

1)小麦黄矮病:叶片花黄,植株略矮。

2 小麦丛矮病:黄绿相间的条纹、矮化、丛生、分蘖增多、心叶卷曲。

3.病原物:

1)黄矮病病原为大麦黄矮病毒(BYDV)。

2)丛矮病病原为禾谷花叶病毒(NCMV)。

3 循回期:持久性。

4 蚜虫传毒的效果与蚜虫的种类、病毒株系及环境条件有关。

5 病毒株系:

4.发生规律:

(1) 侵染循环过程: 丛矮病:灰飞虱传播

黄矮病:蚜虫传播;

2)病害发生的因素:凡是对介体昆虫繁殖和保存病毒有利的种植制度、栽培管理措施及气象条件对小麦黄矮病、丛矮病的发生有利。

5.综合防治:

1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 药剂防治

3)栽培防病

练习

1.如何在田间识别小麦黄矮病和小麦丛矮病?

2.名词解释:循回期 持久性

3.小麦黄矮病病毒颗粒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参考资料

1.陆家云.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 001.

2.陆家云.植物病害诊断(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教学内容

小麦赤霉病  2个学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小麦赤霉病症状及发生规律;小麦赤霉病菌的侵然循环特点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 发生与为害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头麦”,是世界性的小麦病害之一。

2. 症状:

苗枯、茎腐和穗腐  

3. 病原物:

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 zeae (Schw.) Petch.]侵染所致,其无性阶段归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属(Fusarium spp.),已知有17个种和变种,其中以禾谷类镰刀菌(F. graminearum Schw.)为主要。

4. 发生规律:

1)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

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5. 综合防治:

(1)消灭越冬菌源

(2)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高产良种

(3)加强栽培管理

(4)加强测报

(5)药剂防治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2..小麦赤霉病菌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3.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4.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关键?

参考资料


教学内容

小麦白粉病  2个学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小麦白粉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小麦白粉病菌的侵染循环特点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发生与为害 

小麦白粉病是世界性的小麦病害之一。

2.症状:

叶片正面白色霉层,后期小黑点。 

3.病原物: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 zeae (Schw.) Petch.]侵染所致,其无性阶段归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属(Fusarium spp.),已知有17个种和变种,其中以禾谷类镰刀菌(F. graminearum Schw.)为主要。

4.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过程

2)病害发生因素

5.综合防治:

(1)消灭越冬菌源

(2)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高产良种

(3)加强栽培管理

(4)加强测报

(5)药剂防治

练习

1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2..小麦赤霉病菌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3.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4.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关键?

参考资料

1.吴宏伟,杨海霞,杨斌.小麦常见病害及其防治.农业科技通讯,2002,2:39

2.宋玉立,王瑞芳.小麦病害化学防治研究进展.河南农业科学.2002(4):50-51


第二章 玉米病害

教学内容

玉米叶斑类病害  4个学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明确玉米几种叶斑类病害的症状特点,发病原因、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玉米叶斑类病害症状识别及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玉米叶斑类病害的发生规律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发生与为害 

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灰斑病:

2.症状:

玉米大斑病:长梭型病斑,长510cm,宽1-2mm,潮湿时灰黑色霉层

玉米小斑病:椭圆形病斑,直径小于2mm,黄褐色,潮湿时灰黑色霉层

玉米灰斑病:中,长16cm,宽2-4mm,灰色,灰色霉层。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长25cm,宽1-2mm,圆形,黄色。

玉米褐斑病:大小1mm,圆形,病斑附近叶组织粉红色,丝状组织。

主要从发生时期、病斑大小、形状、色泽,对植株的影响等方面阐述。

3.病原物:

玉米大斑病:半知菌亚门凸脐蠕胞属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玉米小斑病:半知菌亚门脐蠕胞属Bipolaris maydis

玉米灰斑病:半知菌亚门尾孢属Cercospora zeae-maydis

玉米弯胞霉叶斑病:半知菌亚门弯胞霉属Curvularia iunata

玉米褐斑病:鞭毛菌亚门壶菌属Physoderma maydis

主要从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生理分化几方面来阐述。

4.发生规律:

1)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越冬、侵入和发病。

以大斑病为例说明叶斑类病害的发生规律。

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气候、品种的抗病性、栽培措施。

5. 综合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消灭菌源,改进栽培措施和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育抗病品种, (2)消灭菌源(3)改进栽培措施 (4)药剂防治

练习

1在田间如何识别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弯孢霉叶斑病、褐斑病?

2.玉米叶斑类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参考资料

教学内容

玉米(瘤)黑粉病  1个学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玉米黑粉病其症状、发病原因、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玉米黑粉病的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玉米黑粉病的发生规律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发生与为害: 

玉米上重要病害之一,北方比南方重,山区比平原重,发病率15%以上。

2.症状:

局部侵染性病害:叶片和叶鞘、茎和气生根、花器、穗部

诊断症状要点:在幼嫩组织形成大小不等的病瘤。

3.病原物:

 属于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真菌引起Ustilago maydis

(1) 病原菌形态特征

2)生理特性

3)生理分化

4.发生规律:

1)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越冬、侵入和发病。

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品种抗病性、菌源数量、环境条件。

5.综合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2)消灭菌源(3)加强栽培管理(4)种子处理(5)药剂防治

练习

1玉米黑粉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2.玉米黑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第三章 薯类病害

教学内容

马铃薯病毒病   2个学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马铃薯病毒病的症状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马铃薯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

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规律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发生与为害:

2.症状:

1) 花叶型:

轻花叶,称普通花叶,主要有马铃薯X、S、M、A等侵染所致。

重花叶,又称条斑花叶,马铃薯重花叶由马铃薯Y引起。

皱缩花叶:呈绣球状,由马铃薯X和Y复合侵染时所引起的。

黄斑花叶:可以由马奥古巴花叶病毒PAMV 和苜蓿花叶病毒AMV引起。

2)卷叶型:由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引起。

3) 束顶型:

3.发生规律:

1.初侵染来源:带毒种薯;带毒野生寄主。

2.传播方式:汁液摩擦传播;昆虫传播;兔丝子;

4.发病条件:

(1)温度:高温是病毒病流行和发生的主要条件。

(2)种薯带毒率: (3)蚜虫: (4)品种的抗病性

5.防治:

防 治 策略是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无病种薯,消灭中心病株,结合病情预报全面喷药保护。

(1) 选用抗病品种。 (2)在无病区留种薯,或单株选无病株作种薯。

(2) 加强栽培管理: (4)药剂防治:

练习

1. 马铃薯种性退化是由病毒引起的吗?

2. 马铃薯病毒病的种类有哪些?

3. 马铃薯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浏览教案全文请与本课程组联系。

admin

【打印】       【关闭】


copyright 西藏农牧学院 © 2007-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