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校级精品课程 | 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 申报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其他资源 |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农业植物病理学:
 课程列表  
 ·森林培育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
 ·家畜病理学
 ·西藏作物栽培学
 ·结构力学
 ·植物学
 ·土力学
 ·电机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概率论
 ·兽医微生物学
 ·基础工程
 ·动物遗传学
 ·饲草加工与贮藏
 本课程信息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
《农业植物病理学》申报书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电子课件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授课录像
《农业植物病理学》申报书

       


2007年度自治区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 荐 单 位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所 属 学 校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课 程 名 称 农业植物病理学

课程层次(本/专) 本 科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农 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植物生产类

课 程 负 责 人 旺 姆

申 报 日 期 2007年4月28日

填 写 要 求

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旺姆

性别

出生年月

1964.5

最终学历

博士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5822668

学 位

博士

职 务

教研室主任

传 真

5822650

所在院系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E-mail

Wangmu@yahoo.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西藏林芝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860000)

研究方向

 植物病理学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9878月毕业于上海农学院植保系,获农学学士学位,20008月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硕士学位,20043月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菌物学会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理事、西南植病学会理事。西藏农牧学院学科带头人,2005年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自任教以来开设并主讲了植物保护专业、农学专业本科生多门主干课程。近5年主讲了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微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等课程, 具体课时:03植保大专(18人)的《普通植物病理学》(93学时),04草业12班(63人)、04植检(17人)《微生物学》(136学时),05农学研究生(3人)《高级植物病理学》(36学时),04植检(17人)《普通植物病理学》(119.7学时)05植保(40人)、05水保(22人)《微生物学》(74.3学时),04职教(30人)《农业植物病理学》(56.1学时), 06级硕士研究生《微生物生态》(43.2学时)的教学任务,并03植保大专、02农学等10余名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与研究工作,目前指导在读硕士1名。

获奖情况:

20052006年度,奖教金,西藏农牧学院教学奖励基金,一等奖

20042005年度,奖教金,西藏农牧学院“浙江金都”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西藏冬虫夏草多样性及其虫草真菌区系研究》(项目编号30560002),资助经费22.0万元,起止年限(20062008 年)。

2、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西藏青稞赤枯病初步研究》(项目编号30160049),资助经费16.0万元,起止年限(20022004 年)。

3、主持国际山地中心资助项目《安第斯高原作物在西藏的适应性研究》,资助经费7.2万元,起止年限(20012004 年)。

4、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开放实验室资助,从事《西藏冬虫夏草微生物区系研究》,资助经费2.0万元,起止年限(20042005 年)。

发表的论文:

1Verticimonosporium verticale sp.nov. From Jiangxi Province, China Mycotaxon, 2005,vol92,197-200.

2A new species of Coleosporium (Uredinales) occurring on Myripnois (Compositae) from North China2005Nova Hedwigia

3、旺姆,壳二胞属一中国新记录种,菌物学报2004,4601-602.

4、旺姆,西藏农作物病原真菌的区域分化初探,菌物系统,2001.

5、旺姆西藏番茄早疫病发病规律初探,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

6、旺姆,高原新作物―酢浆薯, 中国种业,2002年。

7、旺姆,西藏主要农作物病原真菌生态地理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年。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⑴-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陈芝兰

性别

出生年月

1965.6.5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894-5822760

学 位

农学学士

职 务

生物中心副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西藏农牧学院科研处生物中心

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E-mail

Zhfp2114@sina.com

通信地址(邮编)

西藏八一新村农牧学院科研处

研究方向

土壤微生物;蕈菌生物技术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讲授的主要课程:食用菌栽培(农学00职教(19) 农学01农学本(34) 、林学01林学本(31) 、林学02(30)、林学02园艺本(18)、农学03植保大(19),共计137.5学时。

微生物(农学资源01(17) 、农学03职教本(19) 96学时

2、 指导毕业实习:农学984,29.4学时;农学012人,14.7学时。

3、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2004年获“浙江金都”教学奖;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西藏林下野生蕈菌多糖筛选利用研究(自治区科技厅,)

2、 西藏林下优良野生植物区域试验(国家林业局)、

3、 西藏野生菌类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自治区科技厅)、

4、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田土壤肥力退化机理及培肥措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

5、 西藏地下真菌分类及其生态特性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栽培学教学改革尝试,《西北农林高等教育》2000年第3期

2、西藏地区食用菌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食用菌》2000年第6期

3、施用微肥对微生物的影响《西藏科技》2003年第2期

4、墨染离褶伞的分离培养试验初报《食用菌》2003年第6期

5、35种大型真菌的血凝活性测定《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6、不同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西藏科技》2004年第6期

7、黑脉羊肚菌生物学特性初探《食用菌》2004年第6期

8、设施栽培措施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西藏科技》2005年第6期

9、不同施肥处理对西藏山南地区麦田土壤微生物变化的影响《土壤肥料》2005年第2期

10、秸秆还田对西藏中部退化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土壤学报》2005年第4期

11、林芝地区温室番茄灰霉病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第10期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2⑵-1

基本

信息

姓 名

臧建成

性别

出生年月

1977.5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5822668

学 位

硕士

职 务

传 真

5822650

所在院系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E-mail

Zangjianchen@yahoo.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西藏林芝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860000)

研究方向

植物病理学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专业基础课 4节/周 2 60

气象学 基础课 2-4节/周 3 210

农业昆虫学 专业课 2-4节/周 1 29

二、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项目 学生人数

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实验 60

2.气象学 210

3.农业昆虫学 29

4.毕业论文 9

2⑵-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参加科研项目:《巨柏巨柏良种选育和区域化实验》,2006-2008.

二、发表论文

1、臧建成,沈慧敏,马和平.暗孢耳霉对甘蓝蚜的治病机理[J]. 中国生物防治, 2006, 10(22)35-38.

2、臧建成,沈慧敏,张海英,张新虎,郑瑞琴.暗孢耳霉生物学特性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6(39):671-674.

3、臧建成,马和平.半干旱地区麻黄栽培技术要点的研究[J]. 中国教育科学学报, 2006,9(9):143-146.

4、马和平,臧建成,李毅.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应用技术[J]. 河北林果研究,2005,12(4):343-346.

5、马和平,臧建成,王兴平等. 兰州市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探讨[J]. 中国教育科学通报, 2005,9(9): 162-1661.

6、臧建成.环县天然退化草场大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研究。海峡两岸三地会议论文,2006.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2⑶-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彭岳林

性别

出生年月

1972.8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讲师

电 话

08945886181

学 位

本科

职 务

传 真

5822650

所在院系

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技系

E-mail

plyyl@sohu.com

通信地址(邮编)

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

土壤微生物生态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 承担1999级农学大专《植物病理学》理论和实践教学,51学时。

2. 承担1998级农学本毕业论文指导,32.6学时。

3. 承担2001级农资本《植保通论》理论教学,64.7学时。

4. 承担2001级农学本《农业植物病理学》理论和实践教学,82.7学时。

5. 承担2002级园艺本《园艺植物病理学》理论和实践教学,50.4学时。

6. 指导2001级农学本2名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及论文的撰写,14.7学时。

7. 承担2003级职教本《农业植物病理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60.4学时

2⑶-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一江两河地区土壤退化机理及培肥措施研究”等项目,科研课时600学时。

已发表的论文有:

1.彭岳林,钱成,蔡晓布等.藏北高原AM真菌种群多样性及生态分布特征.中国农学通报.2006.8:507-510.

2.彭岳林,蔡晓布,薛会英等.西藏高原草地植物AM真菌群落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西南农业学报.2004.17(增):384-388

3.彭岳林.害虫综合治理策略及化学防治的作用.西藏科技.2003,8,26-27.

2. 主讲教师情况(4)

2⑷-1

基本

信息

姓 名

何建清

性别

出生年月

1971.3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5822668

学 位

硕士

职 务

传 真

5822650

所在院系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生物技术中心

E-mail

Hejq71@yahoo.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西藏林芝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教务处(860000)

研究方向

微生物学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 承担2000级农学职教本《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理论和实践教学教学,40学时。

2. 承担2001级农学本《微生物学》理论教学,44.8学时。

3. 承担2001级农资本《微生物学》理论教学,10.5学时。

4. 承担2005级农学、草业科学本《微生物学》理论和实践教学,82.7学时。

5. 承担2005级农农资专《微生物学》理论和实践教学,48学时。

6. 承担2005级环境科学本科班的“微生物学”理论与实验教学,54学时。

7. 承担2005级水保本科班的“环境生物学”,30学时。

8. 指导98级2名本科班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及论文的撰写,51学时。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参加国家林业部“林下野生优良植物资源区试”、西藏科技厅“西藏林下野生菌类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等项目,科研课时220学时。

已发表的论文有:

1.何建清,吴云锋,张格杰.藏东南土壤放线菌的生态分布与活性研究.微生物学报.2006.5(46):773-777.

2.何建清,张格杰.拮抗放线菌2152对真菌的作用及鉴定.中国食用菌.2006

3.何建清,吴云锋,袁耀锋.西藏色季拉山土壤拮抗放线菌的筛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33卷,187~189.

4.陈芝兰,何建清,彭岳林等.不同施肥处理对西藏山南地区麦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土壤肥料.2005,2(196):35~37.

5.陈芝兰,张涪平,蔡晓布,何建清,彭岳林. 秸秆还田对西藏中部退化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土壤学报,2005,42(14):696~699.

6.陈芝兰,周晓英,何建清.设施栽培措施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西藏科技, 2005,146(6) :1516.

7.何建清,陈芝兰.桃儿七的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3):55,58.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5)

2⑸-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岳海梅

性别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 称

助教

电 话

5822668

学 位

硕士

职 务

传 真

5822650

所在院系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西藏林芝西藏农牧学院

研究方向

植物病理学

2⑸-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承担2005级农资本《微生物学》理论和实践教学,48学时,周学时3。

2、承担2005级环境科学本科2班的《微生物学》理论与实验教学, 周学时3。

3、指导04级植检专2名专科班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及论文的撰写,51学时。

2⑸-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孙光宇,岳海梅,张荣。小孢子链格孢endoPG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菌物学报。20072);.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旺姆

1964.5

副教授,硕导

植物病理学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

陈芝兰

1965.3

教授,硕导

微生物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

彭岳林

1972.8

讲 师

植物病理学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

臧建成

1977.5

助教

植物病理学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

何建清

1971.3

讲 师

微生物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

岳海梅

1979.2

助教

微生物学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

刘杏忠

研究员

植物病理学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

何岳秋

教授

植物病理学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

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植保专业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按年龄结构来看,35周岁以下的5人,占教师总数的

41.2%, 36~45周岁的7人,占教师总数的58.3%。以学历结构来看,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占教

师总数的8%,具有硕士学位的4人, 占教师总数的33.3%,学士学位的7人,占教师总数的

58.3%。职称结构来看,具有副教授及教授的4人, 占教师总数的33.3%,讲师4人,占教师

总数的33.4%, 助教4人, 占教师总数的33.3%。以学缘结构来看,本校毕业的4人,占教师

总数的33.4%, 外校毕业的8人, 占教师总数的66.6%.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农业植物病理学》2005年被列为西藏农牧学院优质课程建设体系。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本课程一贯重视青年教师培养,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来培养提高青年教师业务能

力。培养过程中经常性的开展课程教学研究和教学观摩活动,建立了青年教师试讲、听

课、教案检查、教学研究等制度,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使青年教师能

很快地熟悉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

(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学、植物保护专业和园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内容包括大田作物病害、果树病害、蔬菜病害、病害流行学原理、病害预测预报及病害防治的理论和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IPM的基本理论和进行各类农作物病害综合治理的方法,为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或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历史可追溯到1978年,当西藏大学农学院前身——西藏农牧学院被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时,由老一辈学者梁开秀先生设立植物保护专业,并将植物病理学设为农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之后黄文海先生在较长时期内一直担任主讲,经过近20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采集了大量区内大田作物病害标本,初步建立起了西藏独特环境下大田作物病害的教学与实践体系,使本课程在教学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典型病害分析加深学生理解。

目前本课程已纳入为我院优质课程建设体系中,由2名客座教授,1名教授,1名副教授和4名讲师组成的课程组,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研究成果丰富,有力地促进教学工作。近五年在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的基础上,使得该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1.课程定位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为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开设的专业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之后开设的专业课,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课程。课堂讲授时不仅要运用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分析问题,而且要尽可能地结合当今各种作物病害防治实际,反映目前各种作物病害研究和防治上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同时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2 课程目标任务

农业植物病理学主要讲述各种作物病害的症状特点,发生发展规律,当前的防治和研究现状,以及综合防治措施与策略。通过分析各种病害的发生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到的植物病理学基本原理去思考综合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充分利用课堂实验和实习手段培养学生认识病害和病原物的能力。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1、麦类作物病害;2、玉米病害;

3、薯类病害;4、果树病害

5、十字花科蔬菜病害6、茄科蔬菜病害 7、葫芦科蔬菜病害

每一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病原形态学、病原生物学、病害的症状、发生与流行规律、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实验课共开设6个综合性和1个设计性实验,主要讲授学生识别各类作物主要病害的症状,进行重要病害发生规律调查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教学实习(8周),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产实践诊断植物病害,学会田间病害调查,病害预测预报、防治技术等。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 麦类作物锈病、麦类作物黑穗病、青稞条纹病、 玉米大小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病毒病、霜霉病 茄科蔬菜的灰霉病、炭疽病、早疫病、晚疫病等

课程难点及解决办法:作物病害的症状识别、病害发生规律,当课程进行一定阶段,随着授课内容的增加作物病害的症状容易混淆,另外,根据病害发生规律制定防治策略是该门课程的难点,我们主要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开展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多地增加感性认识,解决这些问题。

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研究农作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原理和方法的科学,主要任务是加深对农作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掌握病害的变化动态,防止新病害的发生与危害,同时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完善病害的治理对策,提高现有的防治水平,开辟防治病害新途径。其教学内容包括病害症状、病原、植物病害流行以及植物防治原理和手段等,通过实验操作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要求学生学会识别病害症状和诊断病害,学会分离、培养和鉴定病原物,能够制作病害实物标本,了解重要病害循环和流行规律,能够制定病害防治的综合技术措施。

4-2 实践(验)课教学内容

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适时安排实验课程,在理论课教学中,以西藏地区三大作物和蔬菜病害的综合治理为核心,每类作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病害系统讲授其症状、病原、病害循环、发病条件以及病害的防治技术。力求以点带面,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并且,在安排理论课教学时也根据当时大田中的作物种类和病害种类安排实验课。实验课的设计本着要求学生学会识别病害症状和诊断病害,学会分离、培养和鉴定病原物,能够制作病害实物标本,了解重要病害循环和流行规律,能够制定病害防治的综合技术措施。

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1、麦类作物病害;2、玉米病害;

3、薯类病害;4、果树病害

5、十字花科蔬菜病害6、茄科蔬菜病害 7、葫芦科蔬菜病害

1—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病原形态学、真菌分类学、病原生物学、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实验课共开设6个综合性和1个设计性实验,主要讲授学生识别各类作物主要病害的症状,进行重要病害发生规律调查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教学实习(8周),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产实践诊断植物病害,学会田间病害调查,病害预测预报、防治技术等。

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 理论教学 在黑板上书写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来教学,具体操作根据教学内容灵活使用。采用“互动式、启发式和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信息量、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每个专题或章节附有思考题,作为学生课后思考的内容,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实验教学 由教师讲解实验内容与步骤,并布置作业。实验标本尽可能准确展现病害症状特征,病原物观察了解病原形态特征。实验教学要求由教师指导,每个学生独立动手实验,当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3 课程教学实习 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了解生产实际,了解病害调查、分离鉴定、无公害生产、病害的综合治理等知识,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及较系统地学习和运用实验技能。

4-2-4考核内容与方法

1、课堂讨论及答疑。为提高学生对病害认识的辨证思维能力和对植物病害防治的宏观理解,在一个单元教学将结束时,老师预留一些具辨证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思考。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讨论和辩论。该方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考核方式。

2、 实验报告。实验课是充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必要过程,是学生掌握专业课的重要步骤。根据学生对实验内容的了解、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内容的正确性来评定实验课成绩。在每次上课前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和指正。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农业植物病理学》这门课程的系统掌握情况并评定成绩。

学生的成绩按30%平时成绩与70%期末成绩计算。

4-2-5创新与特点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课程。课堂讲授时不仅要运用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分析问题,而且要尽可能地结合当今各种作物病害防治实际,反映目前各种作物病害研究和防治上的新进展和新成果。针对西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大田作物和果树、蔬菜的主要病害,体现突出重点,合理归类,理论教学采用创新性的“互动式”、“启发式”,做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课程采用董金皋主编的 《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 2001)。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西藏实际,对该教材中篇幅较大的水稻病害、棉花病害等不做讲解,而将教学重点放在麦类病害、蔬菜病害、果树病害等。目前,正在编写与教材配套的“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教材内容的增减和实验指导的编写将进一步促进《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局面,形成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实现教与学的交融,改变了过去教师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教案”的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讲重点、难点为主,并选择一些内容进行课堂研讨,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设计并独立完成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试验项目,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

4-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由于本课程采取了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学习兴趣有较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1、近5年所上农业植物病理学学生综合评价均在90分以上。

2、学校教学专家督导组评价:

1)讲课内容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2)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了教师讲课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4)通过结合西藏生产实际,加深了学生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理论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效果显著。

3、西藏各部门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力较强,具有较好的农作物病害调查与防治技能。

42005年被纳入到我院优质课程建设中。

4-6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1、麦类锈病(主讲教师:旺姆)

2、小麦病害概论(主讲教师:彭岳林)

3、麦类锈病(主讲教师:臧建成)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 师资力量强。 课程组成员教学经验丰富及方法较先进;教材、教学手段及相关硬件齐备。

(2) 教学内容丰富。农业植物病理学紧密结合西藏农业病害发生、为害和综合治理等方面实际情况,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实践性。针对我区主要农作物病害发生情况,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种类,对其症状、病原、发生危害规律、侵染循环、综合防治方面进行系统讲授,并把科研成果和学科发展态势融入教学中。

3)教学方法得当。理论教学采用创新性的“互动式”、“启发式”等相结合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通过加强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

5-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该课程结合西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类型等特点,以西藏高原环境下青稞、小麦、油菜、蔬菜、果树等病害的症状、病原、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为重点,使得学生能学为所用。寻求西藏高原特殊地理环境下农业植物病理学发生特点,是对国内外同类课程的补充和完善。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随着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和新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根据不同时期的要求需要对《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应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不断补充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更新多媒体课件内容。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在三年内建设成为区内一流的精品课程,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具高原特色。

建设步骤为: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争取编写一套西藏特色,并体现最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的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材,供西藏地区使用,并配套相应的实验指导书。

3、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多媒体课件,

2. 在现有基础上补充、更新、完善教学所用挂图、实物标本、玻片标本、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授课质量;结合科研开展研究,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4、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

通过积极争取实验室的外部投入及筹建标本室,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07年8月-2008年8月

麦类作物病害、玉米病害教学录像上网

2、2008年9月-2009年8月

马铃薯病害、蔬菜病害教学录像上网

3、2009年9月-2010年8月

果树病害教学录像上网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1、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2、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3、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大纲;4、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网址:http://www.xza.edu.cn (注:适用于外网链接)

http://222.19.73.7/ (注:可用于教育内网链接)

点击“精品课程”项即可进入。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网址:http://www.xza.edu.cn (注:适用于外网链接)

http://222.19.73.7/ (注:可用于教育内网链接)

点击“精品课程”项即可进入。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

学校出台了“优质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文件,鼓励申报自治区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对精品课程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首先,对课程进行“优质课程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从精品课程选择,到最后的落实,都做到层层把关,确保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为更进一步的申报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2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学校非常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出台了“校级精品课程管理办法”及相关管理文件,鼓励条件成熟的课程积极申报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大力支持精品课程的建设,保障了精品课程建设计划的顺利实施。


8. 说明栏

客座教授简历:

1、何月秋教授

1981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植物保护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84年考入江西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攻读抗病育种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9月考取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9月获国际水稻所奖学金赴该所从事分子植物病理学方向的博士学位论文研究。1999年7月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同月作为云南省优秀后备人才应聘到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工作。何月秋教授曾担任江西省植物病理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江西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现为云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云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他曾兼任《江西农业学报》和《江西农业科技》专业期刊编辑,现兼任《中国植物病理学报》和《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他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农药学科博士点负责人。

何月秋教授长期从事水稻病害防治与抗病育种工作,先后主持省级攻关项目“抗稻瘟病菌鉴定方法及抗病品种合理利用研究”、“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及防治技术研究”、“杀虫、防病多效种衣剂研制”、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转基因专项“持续抗稻瘟病基因Pi-3的克隆及功能分析”、国家863计划项目 “ 稻麦重要病原菌小种分子鉴定与病害生态控制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稻瘟病菌致病准性重组的分子证据研究”,“生防菌株B9601-Y2促进植物生物机理研究”,中德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防治植物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的微生物制剂开发及机制研究”;云南省支撑计划项目“云南省玉米主要叶斑病监测及控制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谱性生防菌株B9601的潜在应用价值研究”和“毛叶枣病害调查及炭疽病发生规律研究”;先后骨干参加国家攻关、省(部)级项目15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集体奖),省、部级一等奖2项和三等奖5项,获地市级奖4项。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其他发明人获国家专利5项。何月秋教授自1999年从事教育工作后,热爱教育事业,倾情英才培养,积极投身于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的改革实践。他主动承担了本科生《植物病理学》、《专业英语》和《植物生理学(双语)》等3门课程的教学,承担了硕士研究生《基因工程原理》、《高级植物生理》、《专业英语》、部分《高级植物病理学》博士研究生《高级植物病理学专题讲座》等课程的课堂教学。

2、刘杏忠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主任。1986年及1992年在北京农业大学分别获得农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1997-199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86-1993年任北京农业大学助教、讲师,1993-200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任助研、副研、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2001年通过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进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菌物资源及其利用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防微生物资源与分类、真菌与线虫相互关系的分子机制、真菌分子生态学以及真菌生物农药等,近年来开展了食药用真菌免疫调解蛋白的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863计划等十余个科研项目,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包括分离鉴定出真菌1个新属、38个新种;完成了Datylella及相关属的更趋于自然的分类体系;首次通过多基因分析阐明了捕食真菌系统进化的规律及各类捕食器官的起源与分化的相对年代;分离了洛斯里被毛孢致病相关蛋白,并克隆了该基因;建立了被毛孢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在试管土中明确了土壤因子对被毛孢定殖和增殖的影响。此外,建立了半小时内完成的松材线虫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技术。已经发表论文近70篇,其中30余篇论文发表在13种SCI收录刊物上,合著专著2本、编著3本。获得包括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5项科技奖。1997年被评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首批中国农科院跨世纪人才”,1999年入选农业部“神农计划”,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admin

【打印】       【关闭】


copyright 西藏农牧学院 © 2007-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