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校级精品课程 | 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 申报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其他资源 |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西藏作物栽培学:
 课程列表  
 ·西藏作物栽培学
 本课程信息  
西藏作物栽培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西藏作物栽培学试卷与习题
西藏作物栽培学图库
西藏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书和实践指导书
西藏作物栽培学教案-各论
西藏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西藏作物栽培学教案—生产实践
西藏作物栽培学教案—总论
西藏作物栽培学教材
西藏作物栽培学课件
西藏作物栽培学授课录像
西藏作物栽培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2010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点击此下载
(本科)


推荐单位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所属学校


西藏大学(是否部属)

课程名称


西藏作物栽培学


课程类型


□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作物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课程负责人


王建林


申报日期


2010年3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一○年三月

填 写 要 求

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王建林


性别



出生年月


1969年2月


最终学历


本  科


职称


教 授


电 话


13989041047

学  位

学  士

职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E-mail

xzwangjl@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西藏林芝八一镇学院路8号(860000)

研 究 方 向

作物高产栽培生理与技术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近五年讲授西藏作物栽培学、农学概论、农业生态学、高级作物栽培学、高级作物生理学等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总人数

西藏作物栽培学

专业课(本科)

4

4

120

农学概论

专业课(本科)

4

4

120

高级作物栽培学

专业课(硕士)

2

4

18

高级作物生理学

专业课(硕士)

2

4

18

2.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承担了西藏作物栽培学、农业生态学、高级作物生理学等课程实验、教学实习;承担了农学专业方向的本科及研究生课程论文设计及毕业论文指导、毕业实习指导。其中指导研究生论文9人、本科生毕业论文25人。

3.近五年主持/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经费来源

起止年限

所起的作用

高等学校农学特色专业点建设

国家教育部

2007-2011

主要负责人

西藏作物栽培学自治区精品课程

自治区教育厅

2008-2010

主要执行人

4.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表彰/奖励名称

授予单位

时间

教学能手

自治区

2005

优秀教师、浙江金都奖教金

西藏农牧学院

2007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经费来源

起止年限

所起的作用

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多样性及其演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4-2006

课题主持人

西藏高原油菜起源与演化研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国家教育部

2006-2008

课题主持人

西藏芥菜型油菜起源与演化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8-2010

课题主持人

印度抗寒、抗旱油菜新品种(品系)引进、实验与示范

国家农业部948项目

2010-2011

课题主持人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近五年发表的有代表性学术论文列表如下:

序号

题目

刊物名称

时间

1

主编《中国西藏油菜遗传资源》

2009年

2月,科学出版社出版

2

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典范相关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8年第3期

3

西藏野生油菜和栽培油菜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8年第1期

4

西藏栽培大麦变种组成和分布规律

《中国农业科学》

2006年第3期

5

西藏野生油菜性状演化与分支分类研究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8年第3期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申请人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列表如下:

序号

奖项名称

等次

署名

次序

时间

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国家级

1

2005

2

《西藏作物栽培学》教材获西藏自治区省级教学成果奖

省级二等奖

2

2007

3

西藏自治区“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省 级

1

2008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 主讲教师情况(1)

2⑴-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卓 嘎

性别

出生年月

1971年12月

最终学历

本  科

职称

讲 师

电 话

13908941971

学  位

学  士

职务

教研室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E-mail

slzhuoga@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西藏林芝八一镇学院路8号(860000)

研 究 方 向

作物高产栽培生理与技术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近五年讲授西藏作物栽培学、耕作学、农业生态学、农学概论等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总人数

西藏作物栽培学

专业课(本科)

4

4

120

耕作学

专业课(本科)

4

4

120

农学概论

专业课(本科)

2

4

150

农业生态学

专业课(本科)

4

4

95

2.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承担了西藏作物栽培学、耕作学、农业生态学等课程实验、教学实习;承担了农学专业方向的本科论文设计及毕业论文指导、毕业实习指导。其中本科生毕业论文20人。

3.近五年主持/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经费来源

起止年限

所起的作用

高等学校农学特色专业点建设

国家教育部

2007-2011

主要执行人

西藏作物栽培学自治区精品课程

自治区教育厅

2008-2010

主要执行人

4.教学研究论文

西藏农业高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探讨,现代农业科学,2008年第12卷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经费来源

起止年限

所起的作用

西藏大麦主要营养和功能成份的遗传与环境效益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2009

项目执行人

西藏高原油菜起源与演化研究

国家教育部

2006-2008

项目执行人

西藏芥菜型油菜起源与演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8-2010

项目执行人

冬虫夏草菌的侵染途径和机制研究

国家科技部

2007-2010

项目执行人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近五年发表的有代表性学术论文列表如下:

序号

题目

刊物名称

时间

1

参编《中国西藏油菜遗传资源》

2009年2月,科学出版社

2

ABT新剂型生根粉对肥麦影响效应的初步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20期

3

西藏野生油菜千粒重种质资源分析

《种子》

2008年第12期

4

西藏引进部分冬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模糊聚类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20期

5

西藏栽培油菜千粒重优良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

《种子》

2009年第10期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2)

2⑵-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次仁央金

性别

出生年月

1971年2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讲 师

电 话

13989045700

学  位

学  士

职务

办公室主任

传 真

08945822650

所在院系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E-mail

Tibetyangjin16@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西藏林芝八一镇学院路8号(860000)

研 究 方 向

大麦高产栽培生理与技术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近五年讲授西藏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通论、农学概论等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总人数

西藏作物栽培学

专业课(本科)

6

4

78

作物栽培通论

专业课(本科)

4

4

69

农学概论

专业课(本科)

2

4

70

农产品品质分析

专业选修课课(本科)

2

4

78

2.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承担了西藏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通论、农学概论等课程实验、教学实习200人;承担了农学专业方向的本科论文设计及毕业论文指导、毕业实习指导。其中本科生毕业论文8人。

3.近五年主持/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经费来源

起止年限

所起的作用

高等学校农学特色专业点建设

国家教育部

2007-2011

主要执行人

西藏作物栽培学自治区精品课程

自治区教育厅

2008-2010

主要执行人

2⑵-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经费来源

起止年限

所起的作用

西藏高原油菜起源与演化研究

国家教育部

2006-2008

项目执行人

西藏芥菜型油菜起源与演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8-2010

项目执行人

印度抗寒、抗旱油菜新品种(品系)引进、实验与示范

国家农业部948项目

2010-2011

课题主持人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近五年发表的有代表性学术论文列表如下:

序号

题目

刊物名称

时间

1

试论西藏农业资源状况与种植制度发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07年第5期

2

西藏主要河谷农区套复种多熟种植研究初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年第4期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3)

2⑶-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张永青

性别

出生年月

1974年12月

最终学历

本  科

职称

讲 师

电 话

13518947409

学  位

学  士

职务

办公室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E-mail

xzzyqsxf@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西藏林芝八一镇学院路8号(860000)

研 究 方 向

小麦栽培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近五年讲授西藏作物栽培学、耕作学、农业生态学、农学概论等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总人数

西藏作物栽培学

专业课(本科)

4

4

90

农业生态学

专业课(本科)

4

4

120

农业概论

专业课(本科)

2

4

90

农业推广学

专业课(本科)

2

4

120

2.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承担了西藏作物栽培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概论等课程实验、教学实习;承担了农学专业方向的本科论文设计及毕业论文指导、毕业实习指导。其中本科生毕业论文10人。

3.近五年主持/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经费来源

起止年限

所起的作用

高等学校农学特色专业点建设

国家教育部

2007-2011

主要执行人

西藏作物栽培学自治区精品课程

自治区教育厅

2008-2010

主要执行人

2⑶-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经费来源

起止年限

所起的作用

八一镇大棚蔬菜土壤污染初步调查

校青年科研基金

2007-2009

项目主持人

藏东南设施蔬菜高效栽培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科技厅

2009-2010

项目主持人

西藏高原油菜起源与演化研究

国家教育部

2006-2008

项目执行人

印度抗寒、抗旱油菜新品种(品系)引进、实验与示范

国家农业部948项目办公室

2010-2011

项目执行人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近五年发表的有代表性学术论文列表如下:

序号

题目

刊物名称

时间

1

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大棚蔬菜硝酸盐含量污染与评价

《陕西农业科技》

2008年第12期

2

容器苗培育技术研究综述

《山东铝业科技》

2008年第12期

3

西藏中部退化土壤在不同培肥措施下的肥力特征

《生态学报》

2004年第1期

4

西藏农业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

《陕西农业科技》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申请人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列表如下:

序号

奖项名称

等次

署名

次序

时间

《西藏作物栽培学》教材获西藏自治区省级教学成果奖

省级二等奖

6

2007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4)

2⑷-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孟 霞

性别

出生年月

1972年4月

最终学历

本  科

职称

讲 师 

电 话

13618946421

学  位

学  士

职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E-mail

695775048@qq.com

通信地址(邮编)

西藏林芝八一镇学院路8号(860000)

研 究 方 向

油菜生理生态与栽培技术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近五年讲授西藏作物栽培学、农学概论、农业生态学、高级作物栽培学、高级作物生理学等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总人数

西藏作物栽培学

专业课(本科)

4

4

105

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

专业课(本科)

4

4

350

作物育种学

专业课(本科)

5

4

126

农学概论

专业课(本科)

2

4

102

高级作物生理学实验

专业课(硕士)

2

4

18

2.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承担了西藏作物栽培学、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高级作物生理学等课程实验、教学实习;承担了农学专业方向的本科课程论文设计及毕业论文指导、毕业实习指导。其中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20人。

3.近五年主持/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经费来源

起止年限

所起的作用

高等学校农学特色专业点建设

国家教育部

2007-2011

主要执行人

西藏作物栽培学自治区精品课程

自治区教育厅

2008-2010

主要负责人

4.教学研究论文

《浅析西藏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农事操作技能的培养》,西藏农牧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经费来源

起止年限

所起的作用

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多样性及其演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4-2006

课题执行人

西藏高原油菜起源与演化研究

国家教育部

2006-2008

课题执行

西藏大麦主要营养和功能成份的遗传与环境效益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2009

项目执行人

西藏芥菜型油菜起源与演化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8-2010

课题执行人

印度抗寒、抗旱油菜新品种(品系)引进、实验与示范

国家农业部948项目

2010-2011

课题执行人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近五年发表的有代表性学术论文列表如下:

序号

题目

刊物名称

时间

1

参编《中国西藏油菜遗传资源》

2009年

2月,科学出版社出版

2

CTAB法提取西藏青稞DNA

《西藏农牧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

3

利用AFLP标记分析西藏野生类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西藏科技》

2007年第7期

4

西藏白菜型油菜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初探

《西藏科技》

2008年第8期

5

西藏野生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9年第2期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申请人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列表如下:

序号

奖项名称

等次

署名

次序

时间

《西藏作物栽培学》教材获西藏自治区省级教学成果奖

省级二等奖

4

2007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 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王建林

1969.2

教 授

作物栽培

大麦、油菜栽培

工布扎西

1960.1

副教授

作物栽培

小麦栽培

田晓梅

1965.8

讲 师

农产品质量

豆类栽培

卓 嘎

1972.7

讲 师

作物环境生态

其他作物栽培

次仁央金

1972.8

讲 师

作物栽培

大麦栽培

张永青

1974.6

讲 师

作物生理

玉米栽培

旦 巴

1971.6

讲 师

作物生理

油菜栽培

何 燕

1970.11

副教授

作物栽培

实验辅导

孟 霞

1972.8

讲 师

作物生理生态

栽培生理

昌 西

1972.10

讲 师

作物生态

马铃薯栽培

胡 单

1974.5

讲 师

作物栽培

大麦栽培

李 萍

1974.5

讲 师

作物营养

作物营养

蒙祖庆

1980.3

讲 师

作物生理

实习辅导

大次卓嘎

1063.5

实验师

作物生态

实验辅导

李梦寒

1984.5

助 教

作物生态

实习辅导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1.学历结构

课程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硕士学位的5人,学士学位的9名。

2.年龄结构

50岁以上的1人,占6.7%;40-50的3人,占20.0%;30-39岁的9人,占60.0%;30岁以下的2人,占13.3%。

3.学缘结构

15位教师分别在甘肃农业大学(1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6人)、华中农业大学(4人)、西南大学(1人)、西藏农牧学院(2人)和上海农学院(1人)

4.师资配置情况

本课程组在编人员1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10人、助教1人、实验师1人;授课教师12位,教辅3位;课程主讲教师10人,占总教师人数的66.67%。实验、实习辅导教师5人,占到总教师人数的33.33%,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近五年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约为1:18。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1.农学专业2007年评为国家特色专业;

2.编写既突出完整的作物栽培学理论体系,又突出西藏高原独特地域特色和西藏农业生产实际的《西藏作物栽培学》教材和《西藏作物生产实践指导书》与《西藏作物实验指导书》;

3.编写《西藏农牧推广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考试复习指南》(农学类)、专著“中国西藏油菜遗传资源”和农牧民培训教材“高原作物科学种植技术”等;

4.强化实验实习,室内室外相结合,农事劳动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增加了实验课、实践课及毕业实习课学时。本课程的毕业实习从三年级开始,历时二年,实验实习学时占到总学时的40%左右,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5.主持的省级课题教改课题“农学专业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西藏自治区“九五”教研课题二等奖。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本课程组一直注重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推广能力的全面培养,近五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有目标的派出青年教师赴国内著名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兰州大学等)进修学习或合作研究。

2.新引进硕士2人,3位青年教师获得硕士学位,8位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技术职称。

3.坚持每周一次的教学研讨和学术活动,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作2次报告,每年提交1篇以上教学研究报告或论文,强化年轻学术带头人(骨干)的培养。

4.创造申报各级教改和科研项目条件,不仅资助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启动基金1万元,而且在重大或重点课题中给予青年骨干担重担、唱主角,鼓励他们敢于立异标新,敢为人先,快出成果。

5.有计划安排青年教师轮流到校外基地或挂钩县市蹲点1-2年,培养能解决重大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6.新教师在教学上岗前,指定有经验的教师指导,通过跟班听课、指导实验等方式,把好上岗教学关。

7.安排年轻教师跟班听课;带实验、实习课;参加教材编写、编写实验课教材;出席教学研讨会等。

通过上述措施,青年教师在各全面的业务素质显著提高,人人参与教研教改课题或科研项目。教学效果得到了校、院督导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作物栽培学是我校历史上开设最早的课程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就在农学专业率先开课。以栾运芳等老前辈为带头人的由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团队,深入西藏各地广泛调查研究,了解高原作物生产现状及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充实、完善教材,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开创了我校作物栽培学学科建设的先河,为以后的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课程建设进入了全新发展时期。从农学78级开始,使用了文革后首次统编的《作物栽培学》教材。作物栽培学的教学、科学研究逐渐迈上正轨,取得了不少成就。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作物栽培学所在的二级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作物栽培学的教学改革进入了不断深化阶段。作物栽培教研室全体教师于2001年共同编写的第一本既突出完整的作物栽培学理论体系,又突出西藏高原独特地域特色和西藏农业生产实际的《西藏作物栽培学》教材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被以后历届学生使用,并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编写《西藏作物生产实践指导书》与《西藏作物实验指导书》和规范性教案,制作并采用多媒体教学,重视作物标本园区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本课程被评为西藏自治区第一批重点建设课程和优质课程。作物栽培学的教学在新的世纪迈开了新的步伐。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藏作物栽培学是研究高原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高原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科学。西藏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在提高高原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与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为确保西藏粮食等安全生产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西藏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同时又是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和农村区域发展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农学类专业人才的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高原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和需水需肥规律;土壤、温、光、水、肥等条件对高原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产品品质的影响;调节、控制高原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技术;栽培的高效(经济、生态和社会大效益的协调)原理和系统调控技术。提高学生从事高原作物研究和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能力。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共分总论、各论2大部分共12个模块。

1.总论共64(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

(1)绪论,4学时;

(2)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10学时;

(3)作物的生长发育,18学时;

(4)作物生长发育与生态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10学时;

(5)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的形成,8学时;

(6)作物栽培的主要环节,14学时。

2.各论共80(其中理论56学时、实验24学时)。

(1)大小麦栽培,32学时;

(2)油菜栽培,18学时;

(3)玉米栽培,10学时;

(4)铃薯栽培,10学时;

(5)豆类作物栽培,8学时;

(6)其它作物栽培,2学时。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高原作物器官建成规律、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关键栽培措施效应与调控技术等。

2.难点

本课程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主要难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西藏高原地势高亢,区域气候显著,栽培制度和耕作方式复杂,栽培作物独特,栽培知识量庞大,难以掌握;二是事物复杂难以理解的问题,如器官的同伸关系;三是纷繁琐碎不便记忆的问题,如各生育期的最低、最高、最适温度;四是教学内容难以与实物相匹配;五是增强实践能力的难度大。

3.解决办法

(1)采取在理论讲透的基础上通过有计划地反复多次的实践来解决,同时以典型的例子讲解;

(2)对于复杂而难以理解的问题,用实物教学与模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3)利用学校教学田与教室零距离的优势,在大二年级开设生产实践课程,分班种植、观察和了解大田作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情况,由浅到深逐步加深理解;

(4)制作主要农作物的多媒体课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所讲内容与实物能密切对应,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5)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启发、正反面强化等多种常规方法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6)根据社会经济需求和学科发展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课程不断完善,能紧跟西藏社会发展的需要。

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西藏作物栽培学是指导高原作物高产优质安全栽培的一门实用技术,要将课堂上所讲的理论知识到生产上去灵活应用,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配合学生学好作物栽培学,掌握实用的栽培技术,我们在内容安排上结合作物栽培学的重点和难点等问题开设了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

第一层次是开设作物栽培课之前的作物生产技能训练,以简单的形态考察、农事活动和实践技能训练为主,使同学们对作物各器官的特征、主要农艺措施等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层次是与西藏作物栽培学理论教学同步的作物栽培学实验课,将理论知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主要开设作物高产长势诊断、形态观察、生理分析和品质测定等实验。

第三层次是通过提早进入科研、生产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提高创新能力,学会应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上的问题。

通过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加深了对《西藏作物栽培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获得了高原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实践(验)课教学内容

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西藏作物栽培学实验是将课堂上所讲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配合理论课程教学,在内容安排上开设了三个层次的教学实验:

1.基本原理部分:作物生长分析法、种子净度、千粒重、生活力、发芽率测定与作物栽培学总论部分相对应,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了解作物生长发育与栽培措施的关系,掌握作物栽培学实验的手段。

2.形态特性观察及类型识别:包括西藏高原主要作物,与西藏作物栽培学各论部分所讲内容相对应,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不同作物的形态特征。

3.田间测产及室内考种:使学生更深刻理解西藏高原作物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学会作物测产的方法。

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第一实践层次:

1.总论

实验一、单子叶作物和双子叶作物植株形态特征识别实验       2学时

实验二、西藏主要大田作物根系形态特征观察识别实验        2学时

实验三、冬小麦(青稞)幼苗期(越冬前)田间诊断实验       2学时

实验四、大田作物种子形态特征识别和萌芽观察实验         2学时

实验五、西藏主要大田作物开花期形态特征观察、识别实验      2学时

实验六、西藏冬播麦类作物返青期、拔节期苗情诊断实验       2学时

实验七、大小麦、燕麦、黑麦形态特征识别实验           2学时

实验八、西藏大小麦分蘖期形态特征及分蘖特征观察实验       2学时

2.各论

实验九、西藏大麦、小麦幼穗分化观察(分期同步)         4学时

实验十、西藏大小麦穗部形态特征观察实验             2学时

实验十一、西藏三类油菜形态特征观察、识别实验          2学时

实验十二、西藏油菜花芽分化观察实验               2学时

实验十三、西藏油菜植株经济性状考察实验             2学时

实验十四、西藏玉米形态特征和雌穗分化观察实验          4学时

实验十五、西藏甘薯、马铃薯植株形态及块根、块茎结构观察实验   4学时

实验十六、西藏豆类作物(豌豆、蚕豆、大豆)形态特征观察、识别实验4学时

第二实践层次:

共安排10天(60学时)的西藏主要农作物实践技术操作,根据作物生育进程分散在两个学期中完成,实践指导书由本课程老师编写,正在同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1.试验设计及试验方案制定                 0.5天

2.土壤耕作及播前整地和区划方法               2天

3.播前种子精选、处理与播种量的计算            0.5天

4.西藏传统农作物播种技术与种肥的计算           0.5天

5.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0.5天

6.中耕作物间苗、补苗、定苗及中耕培土等田间管理措施    0.5天

7.大小麦基本苗、出苗率和总茎孽数的调查          0.5天

8.作物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叶片厚度和叶角度的测定     0.5天

9.作物群体与光照条件对穗部性状的影响及产量性状的调查分析 0.5天

10.作物生长分析                      0.5天

11.西藏传统农作物田间测产、取样及生产效能分析       0.5天

12.校外实习                        2天

14.撰写实践论文                      1天

第三实践层次:

本课程组教师人数多,承担的科研项目多,每年都接纳农学专业半数以上的高年级本科生进行生产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实习时间近2年。1名教师一般指导2-3名学生,在实习期间,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工作,直接接触生产或学科前沿领域。指导老师首先给学生介绍实验室和本教研室承担科研项目的情况,然后给每位学生分配1个研究命题作为实习内容,提供植物种植和试验场所。指导老师具体指导学生查文献资料,传授实验方法,设计试验方案,让学生独立完成开题报告和读书报告。放手让学生科学实验,定期进行工作检查和学术交流。让学生参加读书报告会,要求每位学生至少作一次读书报告。实习结束时指导论文写作和进行论文预答辩。毕业综合实习时将学生安排到农场、基地等参加一个重要的作物生产环节,并写出实验报告和体会。

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要求学生先预习,在教师简要介绍操作程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根据不同实验内容分别采用在室内讲授、实物认识、标本观察、动手操作等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4-2-4考核内容与方法

1.作物栽培学理论部分考核方法

(1)期终考试:由教研室统一出卷,考试题型有:名词解释、填充、选择、是非题、问答等。教师集中阅卷评分。期终考试占总成绩50%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明实验目的、方法、实验结果和初步分析、注意点和体会,实验报告教师批改打分,占总成绩30%。

(3)平时表现:根据学生上课时的表现、回答问题等打分,占成绩20%。

2.作物栽培学实践部分考核方法

(1)实践报告:要求学生在标准的实践报告纸上按原理、方法、结果、分析等格式独立完成报告,教师批改打分,实验报告占总成绩70%。

(2)平时表现:包括预习实验报告抽查,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仪器使用登记,实验室卫生工作等,占成绩30%。

3.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考核方法

(1)实习打分: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的表现,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级打分,不合格的学生要重新进行实习。

(2)论文打分:由教研室组织5-6名教师组成答辩小组,对毕业论文进行评阅、答辩。并按学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评分标准打分,排名前10%为优秀论文,由系颁发证书;后10%的学生由系组织教师重新进行答辩,不合格者不能毕业。毕业综合实习要求学生完成详细的实习总结。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选用与建设

编写出版第一本既突出完整的作物栽培学理论体系,又突出西藏高原独特地域特色和西藏农业生产实际的《西藏作物栽培学》教材,制作多媒体幻灯片800余张。已有8届学生使用。

2.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编写《西藏作物生产实践指导书》与《西藏作物实验指导书》,已有6届学生使用,总论部分有8个实验;各论有8个实验如小麦、玉米、油菜、豆类等测产方法,作物形态观察等。这些实践内容大大加强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3.实践性教学环境

(1)实验、实践设施位于自治区先进水平。本课程可使用西藏高原作物分子育种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西藏作物栽培学实验室(地方与中央共建项目)和植物遗传育种实验室等3个实验室,仪器总价值达520余万元。还拥有晒场、农机库、脱粒房、挂藏室和考种室,试验农田160亩、温室800 m2的实践场所。这些在西藏自治区同类学科居于领先水平的实验室和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硬件平台,充分保障了综合性、高质量的实验实践活动正常进行。

(2)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为学生实验、实习提供了便捷。实验室由3名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职教辅管理,实行预约式开放,实验室的大型仪器,只要学生预约登记,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就可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实验,完成实验和毕业实习中有关作物栽培试验测定,近五年来已有150多位学生在实验室内完成了作物栽培学的相关实验。

(3)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由于本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而实践教学是学生掌握本专业过硬本领的重要一环,所以在二年级上学期,就安排学生进入相关科研活动。在科研和毕业实习期间,均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与硕士研究生结对的方式,充分利用各位导师承担的国家、部省级项目的优势和掌握的学科前沿动态等丰富的资料信息。在这种学术氛围浓郁的环境中加强了学生创新意识、生产技能的培养。

(4)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条件。在建好上述校内实践基地的同时,利用“农学”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强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建立了农学专业固定的综合实践教学基地。此项目已于2009年年底竣工。

(5)坚持暑期到农村一线开展作物生产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组织学生在暑期深入农村,进行作物生产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配备专门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制订调查计划,了解农村和农民的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并且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栽培知识,向农民宣传最新的作物栽培技术,进行作物诊断,指导作物生产。

4.网络教学环境

利用自治区精品课程资金和学校校园网建设,建立课程教学网站,开展网络教学,效果良好。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教学过程中,课程组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改革教学方法,特别是采用引导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了以课堂、实验室、实习基地为点,结合农村生产一线的课程教学特色,既“三点一线,渗透交叉”的教学模式。

1.课堂讲授结合实际案例

西藏作物栽培学是讲授作物栽培理论的课程,既传授抽象的理论知识,也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课堂教学中将课程组在学术界首次提出青藏高原油菜起源说、中国栽培油菜自然分类系统、栽培大麦冬春性判定的综合顺序分类法等创新性的学术观点引入教学,结合大量西藏农业生产的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能够对现有的各种作物生长现象、病理现象等进行逻辑分析判断。

2.实践实习深入田间地头

高度重视生产实践。在实践实习过程中,既要培养实践的技能,又要积累生产的经验。尤其是通过深入农村生产一线和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等形式,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训练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讨论切合西藏农业

教师经常针对目前西藏高原作物生产中的一些如农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等问题,结合国家涉农的方针政策,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在课堂下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写出发言提纲,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这样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更培养了他们积极为西藏农业发展建言献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教学手段与时俱进

课程组积极改革教学手段,解决课程内容涉及作物较多、季节变化等教学困难。一方面,收集制作了各种教学幻灯片800余张,各种教学录像带、VCD(DVD)碟片200余部(张)。另一方面,课堂讲授时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教学理论特点,设计了强调师生、生生互动的多媒体课件。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校外专家2人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高度评价。

(1)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钟国强所长评价如下: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西藏作物栽培学》课程开设于上世纪70年代。多年来,西藏大学农牧学院作物栽培学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在高原作物高产栽培与抗逆机理、新型栽培技术、器官建成等应用和推广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详细内容见附件1。

(2)西藏林芝地区农牧局张澈副局长评价如下:

“西藏作物栽培学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多、综合性强、教学周期长、系统掌握难度大等特点。西藏大学农牧学院作物栽培学针对这些特点,坚持理论与实际并重,强调“厚基础、重应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提出了……”详细内容见附件2。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教学督导组组长王政章教授评价如下:

“《西藏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农业应用科学,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多、教学周期长、系统掌握难度大等特点,是农学类各专业的骨干课程。《西藏作物栽培学》课程建设一直是我院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该课程教学队伍已经发展成为……” 详细内容见附件3。

3.校内学生评价

《西藏作物栽培学》课程学生评价见附件4-6。

4-6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1.油菜品种与分类(主讲:王建林教授)

2.马铃薯栽培技术(主讲:卓嘎讲师)

3.大麦品种与分类(主讲:次仁央金讲师)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编写了能够突出西藏高原作物特色的《西藏作物栽培学》教材及配套的实验指导、田间生产实践指导书与习题集,在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专门针对西藏高原作物特色所编教材中尚属首次。

2.针对学生文化水平差距较大(藏汉学生混合、地方与部队生源混合)及毕业后服务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学生从大二开始至毕业参与两个作物生长周期进行毕业实习的双循环实践教学新模式。

3.在实习阶段,建立“导师制”,通过一人一题一论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工作、写作等综合能力,而且显著增强了学生参与生产、解决生产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在30余年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组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在学术界首次提出青藏高原油菜起源说、中国栽培油菜自然分类系统、栽培大麦冬春性判定的综合顺序分类法等创新性的学术观点。这些科研成果不断引入到《西藏作物栽培学》,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西藏高原作物栽培学理论体系和教学理论,形成了系统而独特的西藏作物栽培学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与同类课程相比,有明显的青藏高原特色,教学实力雄厚,实践教学独具特色,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在作物品质测定实验方面需要加强,有待于品质测定方面的仪器设备的补充。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1.本课程建设目标、步骤

为进一步突出该课程的地域性、应用性,加强实践性、强调针对性、注重灵活性的特点,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急需的专业人才和培养适应西藏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型人才。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及建设步骤如下:

(1)形成一支结构合理、队伍优化的课程教师队伍

有计划引进高学历的年轻教师,推动科研单位兼职教师的聘任与管理,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2)完善课程建设,实现课程全方位立体化教学

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和授课教案,充实多媒体课件,补充教学光盘、科教片、教师教学录像,完善试题库建设,增加在线自测的系统评卷、错误提示、系统计时和得分汇总功能,并将所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充分实现作物栽培技术课程全方位立体化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建设,带动农学专业优质课程群建设,以此全面推进学校的课程建设工作。

(3)加强实验室和基地建设、提高科学研究和实践教学水平

加大农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新增作物栽培学教学仪器设备,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扩充校内实践基地面积,增加校外实践基地数量,加强校外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满足学生生产教学实习的需要。

2.课程资源上网情况

五年内资源上网时间安排:

2010年,课程教学大纲、全部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上网;

2011年,实践教学项目及内容、所有参考资源上网、全真模拟试题、部分教学录像上网;

2012年,新编写的教材内容、全程教学内容的教学录像上网;

2013年,具有系统评卷、错误提示、系统计时和得分汇总功能的在线线组题及在线测试上网;

2014年,全部科教片、教学光盘和相关网站链接全部上网。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2010年,实现五位教师至少1课时的教学录像上网;

2011年,实现本课程全部教学内容的1/2内容(约50学时)教学录像上网;

2012年,完成本课程共八章(110学时)全部教学内容的教学录像上网。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1.申报书

2.教学大纲

3.授课教案

4.授课录像

5.试卷习题

6.教材

7.实验指导书

8.课程图库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1.《西藏作物栽培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申报书

2.教学大纲

3.授课教案

4.授课录像

5.试卷习题

6.教材

7.实验指导书

8.课程图库

网址:http://www.xza.edu.cn/jingpinkecheng/sbgjj.asp (注:教育网外的网络链接)

http://222.19.73.207/jingpinkecheng/sbgjj.asp (注:教育网内的网络链接)

点击“西藏作物栽培学”即可进入。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网址:http://www.xza.edu.cn/jingpinkecheng/sbgjj.asp (注:教育网外的网络链接)

或 http://222.19.73.207/jingpinkecheng/sbgjj.asp (注:教育网内的网络链接)

点击“西藏作物栽培学”即可进入。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1.政策支持与措施:

1)学校制定了精品课程相关管理办法、教育质量工程后期管理办法,为课程建设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学院制定有鼓励课程建设争创国家级、省级、院级精品课程的奖励政策。凡经过专家评审被评定为国家级、院级精品课程的课程,由学院按国家、省给予的项目经费资金或奖励基金的一定比例给予经费支持或奖励。

3)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学院由教学副院长牵头,成立了由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各二级学院负责人参加的校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定期检查课程建设情况,及时请专家具体指导。对全校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已评出的课程进行管理。

4)定期开展培训,深化课程改革。聘请校内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或参加课程建设研讨会,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5)学院制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建设,保证课程出精品。

2.落实情况:

我院从2000年开始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分为院级、省级和国家级三个级别。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要遵循“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力争全院每个系(部)要分布有12门省级及其以上精品课程,以此推动全院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开发和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为确保网上资源的正常开通,学校专门为此购置新的网络设备,精心组织人员设计网页,安排专人进行网络维护。我校已经具备了多媒体教学网络,建立了主干1000兆,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我们已经将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实习指导、习题和参考文献、试卷等教学资料已经上网并在一定范围内免费开放。这些教学资料在教学中使用,效果很好,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好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7-2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积极鼓励进行多媒体教学,对本课程教学团队教师主持的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进行经费支持。

8. 说明栏

网上资料已经添加,其中部分资料按照新的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进行了修改。所有资料名称如下:

1.西藏作物栽培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书

2.西藏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3.西藏作物栽培学教案

4.西藏作物栽培学部分授课录像

5.试卷习题

6.西藏作物栽培学电子教材

7.西藏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书

8.课程图库

admin

【打印】       【关闭】


copyright 西藏农牧学院 © 2007-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