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校级精品课程 | 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 申报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其他资源 |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西藏作物栽培学:
 课程列表  
 ·西藏作物栽培学
 本课程信息  
西藏作物栽培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西藏作物栽培学试卷与习题
西藏作物栽培学图库
西藏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书和实践指导书
西藏作物栽培学教案-各论
西藏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西藏作物栽培学教案—生产实践
西藏作物栽培学教案—总论
西藏作物栽培学教材
西藏作物栽培学课件
西藏作物栽培学授课录像
西藏作物栽培学教材

       

西藏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西藏作物栽培学(点击此下载

栾运芳 王建林 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西藏作物栽培学》编写人员

主 编 栾运芳 王建林

编写人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大次卓嘎 王建林 布穷 田晓梅
胡单 孟霞 栾运芳 张永青

主 审 胡书银
王庆祥(沈阳农业大学)


前 言


作物栽培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它在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组织领导农业生产,开展科学研究和提高教学工作能力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农学专业外,农学类的其它许多相关专业也把这门课列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或列为选修课。因此,作物栽培学的教材建设一直倍受教育管理部门和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视,也是我院优质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栽培的先进理论和技术以不断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的科学,具有它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学科特点。作物栽培学也是研究作物—环境—农艺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科学。作物与环境因素有各种规律性的联系,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品形成的数量和质量。研究作物的这些机理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才能利用和创造各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因素,提出最佳的调控措施,使作物生产向着人们所需的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作物生产的地域性很强,不同地区的栽培技术差别也很大。为了加强作物栽培的一般性原理与突出地区特点相结合的教学,我们在多年使用统编教材教学的基础上,深感急切需要编写一本能结合本区作物生产实际,体现高寒地区作物栽培特点的补充教材,使学生在掌握作物栽培普遍理论的同时,更多的了解西藏作物生产实际和结合高寒环境特点的农艺措施。为此,经申报批准,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约35万字的《西藏作物栽培学教材》。
本教材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西藏农业正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转变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这对编写具有西藏特色的作物栽培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本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着眼于西藏,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地区特点的思路,在查阅大量资料、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体系,充实内容。力求使所编教材能反映作物栽培的最新理论,作物的最新生产经验和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学到指导作物生产的知识和技能。本教材共分八章,第一章,总论,由栾运芳、王建林编写;第二章,大麦,由王建林编写,第三章,小麦,由王建林编写;第四章,油菜,由布穷、孟霞编写;第五章,玉米,由田晓梅、张永青、胡单编写;第六章,马铃薯,由栾运芳编写;第七章,豆类,由田晓梅编写;第八章,其他作物,由孟霞、大次卓嘎、田晓梅、张永青编写。
全书由胡书银教授、沈阳农业大学王庆祥教授审阅定稿。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曾得到西藏农牧学院教务科研处郑维列处长、黄佩台处长和农学系张涪平主任等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谨表谢忱。
本教材除供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农学及其农学类的其它相关专业作为教学之用外,也可作为农业技术人员、乡镇农业领导干部等参考。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加之,编写时间仓促,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领导和读者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编著者
2001年5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农业生产和作物栽培…………………………………………………………(1)
一、作物生产概况………………………………………………………………………(1)
二、作物栽培科学的演进和发展………………………………………………………(4)
三、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5)
第二节 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6)
一、作物的起源、变异和传播…………………………………………………………(6)
二、作物的分类及各类作物简述……………………………………………………(13)
三、作物的分布………………………………………………………………………(19)
第三节 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21)
一、作物生长发育中的有关概念及相互关系………………………………………(21)
二、作物生长发育过程………………………………………………………………(23)
三、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33)
四、作物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措施…………………………………………………(40)
第四节 作物的产量、生产潜力………………………………………………………(54)
一、作物的产量及产量形成…………………………………………………………(54)
二、产量形成和产量成分的补偿……………………………………………………(55)
三、产量形成的生理机理……………………………………………………………(57)
四、作物的生产潜力…………………………………………………………………(61)
第二章 大麦……………………………………………………………………………(63)
第一节 生产与分布…………………………………………………………………(63)
一、起源与栽培历史…………………………………………………………………(63)
二、经济价值和综合利用……………………………………………………………(63)
三、生产发展概况……………………………………………………………………(64)
四、分布和区划………………………………………………………………………(65)
第二节 分类和品种…………………………………………………………………(68)
一、系统发育…………………………………………………………………………(68)
二、分类………………………………………………………………………………(69)
三、西藏主要大麦品种………………………………………………………………(71)
第三节 生长发育……………………………………………………………………(72)
一、生育期和生育时期………………………………………………………………(72)
二、种子萌发与出苗…………………………………………………………………(74)
三、根系的生长………………………………………………………………………(77)
四、茎的生长…………………………………………………………………………(79)
五、叶的生长…………………………………………………………………………(80)
六、分蘖及其成穗……………………………………………………………………(82)
七、穗的形成及促进大穗的途径……………………………………………………(85)
八、子粒的形成及提高穗重的途径…………………………………………………(89)
第四节 大麦生产与土肥水的关系…………………………………………………(90)
一、大麦对土壤的要求………………………………………………………………(90)
二、大麦对养分的要求………………………………………………………………(91)
三、大麦对水分的要求………………………………………………………………(94)
第五节 大麦的栽培技术……………………………………………………………(96)
一、轮作倒茬…………………………………………………………………………(96)
二、协调产量结构……………………………………………………………………(96)
三、适宜播种…………………………………………………………………………(97)
四、加强田间管理……………………………………………………………………(99)
五、特殊区域大麦栽培要点…………………………………………………………(101)
第六节 大麦栽培的研究趋势………………………………………………………(102)
一、发展趋势…………………………………………………………………………(102)
二、重点研究内容……………………………………………………………………(104)
第三章 小麦……………………………………………………………………………(110)
第一节 生产与分布…………………………………………………………………(110)
一、小麦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110)
二、起源与栽培历史…………………………………………………………………(110)
三、生产发展概况……………………………………………………………………(111)
四、分布与区划………………………………………………………………………(112)
第二节 分类和品种…………………………………………………………………(116)
一、分类………………………………………………………………………………(116)
二、西藏小麦种的类型与分布………………………………………………………(118)
三、西藏小麦的特点与品种介绍……………………………………………………(119)
第三节 生长发育……………………………………………………………………(121)
一、种子生理…………………………………………………………………………(121)
二、生育期和生育阶段………………………………………………………………(124)
三、营养器官的建成…………………………………………………………………(125)
四、生殖器官的建成…………………………………………………………………(130)
五、分蘖与成穗………………………………………………………………………(137)
第四节 土肥水条件…………………………………………………………………(140)
一、适宜小麦生长的土壤环境………………………………………………………(140)
二、麦田的培肥………………………………………………………………………(142)
三、麦田的水分………………………………………………………………………(145)
四、肥水条件对小麦品种的影响……………………………………………………(148)
第五节 栽培技术……………………………………………………………………(150)
一、冬小麦栽培技术…………………………………………………………………(150)
二、春小麦栽培技术…………………………………………………………………(159)
第四章 油菜……………………………………………………………………………(164)
第一节 概述…………………………………………………………………………(164)
一、油菜生产概况……………………………………………………………………(164)
二、我国油菜的分布与区划…………………………………………………………(168)
第二节 西藏油菜类型和主要品种…………………………………………………(170)
一、西藏油菜类型……………………………………………………………………(170)
二、西藏油菜的主要品种……………………………………………………………(172)
第三节 植物学特征…………………………………………………………………(173)
一、根…………………………………………………………………………………(173)
二、茎和分枝…………………………………………………………………………(174)
三、叶…………………………………………………………………………………(175)
四、花序和花…………………………………………………………………………(176)
五、角果………………………………………………………………………………(176)
六、种子………………………………………………………………………………(177)
第四节 油菜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77)
一、阶段发育特性……………………………………………………………………(177)
二、生长发育过程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179)
三、花果脱落问题……………………………………………………………………(185)
四、油菜种子干物质油分的积累……………………………………………………(185)
第五节 油菜栽培技术………………………………………………………………(188)
一、栽培制度…………………………………………………………………………(188)
二、施肥 ……………………………………………………………………………(189)
三、灌溉………………………………………………………………………………(190)
四、播种………………………………………………………………………………(191)
五、合理密植…………………………………………………………………………(192)
六、中耕锄草…………………………………………………………………………(193)
七、防治病虫害………………………………………………………………………(193)
八、适时收获…………………………………………………………………………(193)
第五章 玉米……………………………………………………………………………(194)
第一节 概述…………………………………………………………………………(194)
一、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194)
二、玉米的起源及传播………………………………………………………………(195)
三、玉米的生产概况、分布及区划…………………………………………………(195)
四、西藏玉米生产情况………………………………………………………………(197)
第二节 玉米的分类…………………………………………………………………(197)
一、按籽粒形态结构分类……………………………………………………………(197)
二、按生育期分类……………………………………………………………………(198)
第三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198)
一、玉米的一生………………………………………………………………………(198)
二、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199)
三、玉米营养器官的形态、生长与功能……………………………………………(200)
四、玉米生殖器官的形成与发育……………………………………………………(201)
五、玉米籽粒的形成…………………………………………………………………(208)
六、玉米对光、温的要求……………………………………………………………(208)
第四节 玉米生长的土肥水条件……………………………………………………(209)
一、玉米对土壤的要求和整地技术…………………………………………………(209)
二、玉米对水分的要求………………………………………………………………(210)
三、玉米科学施肥……………………………………………………………………(212)
第五节 玉米种植技术………………………………………………………………(216)
一、合理密植…………………………………………………………………………(216)
二、播种………………………………………………………………………………(218)
三、田间管理…………………………………………………………………………(221)
四、草害防治…………………………………………………………………………(222)
第六节 玉米栽培技术和专用玉米种植……………………………………………(224)
一、地膜玉米…………………………………………………………………………(224)
二、种子包衣与化学调控……………………………………………………………(226)
三、专用玉米种植……………………………………………………………………(227)
四、玉米栽培研究进展和西藏玉米的发展…………………………………………(229)
第六章 马铃薯…………………………………………………………………………(232)
第一节 概述…………………………………………………………………………(232)
一、马铃薯的营养价值与用途………………………………………………………(232)
二、马铃薯的起源与传播……………………………………………………………(234)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生产发展与科研成就…………………………………………(236)
四、我国马铃薯栽培区划……………………………………………………………(240)
第二节 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特性…………………………………………………(242)
一、马铃薯的形态特征………………………………………………………………(242)
二、马铃薯栽培的生理基础…………………………………………………………(247)
第三节 马铃薯的病毒性退化与防治………………………………………………(256)
一、退化现象及病毒病害的种类、发病条件………………………………………(256)
二、防止马铃薯病毒病害的途径……………………………………………………(257)
附一、利用实生种子生产种薯…………………………………………………………(258)
附二、茎尖培养生产无病毒种薯技术…………………………………………………(260)
第四节 马铃薯栽培技术……………………………………………………………(263)
一、西藏马铃薯栽培区及存在问题…………………………………………………(263)
二、栽培技术…………………………………………………………………………(264)
第五节 马铃薯的贮藏和食品加工…………………………………………………(269)
一、贮藏………………………………………………………………………………(269)
二、马铃薯的加工……………………………………………………………………(272)
第七章 豆类作物………………………………………………………………………(275)
第一节 豌豆…………………………………………………………………………(275)
一、概述………………………………………………………………………………(275)
二、豌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77)
三、豌豆的栽培技术…………………………………………………………………(281)
第二节 蚕豆栽培……………………………………………………………………(283)
一、概述………………………………………………………………………………(283)
二、蚕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84)
三、蚕豆的栽培技术…………………………………………………………………(286)
第八章 其它作物………………………………………………………………………(289)
第一节 绿肥…………………………………………………………………………(289)
一、紫花苜蓿…………………………………………………………………………(289)
二、草木樨……………………………………………………………………………(291)
第二节 荞麦…………………………………………………………………………(294)
一、概述………………………………………………………………………………(294)
二、西藏荞麦类型……………………………………………………………………(294)
三、植物学特征………………………………………………………………………(295)
四、生物学特性………………………………………………………………………(297)
五、生长发育过程……………………………………………………………………(297)
六、荞麦的栽培技术…………………………………………………………………(298)
第三节 向日葵………………………………………………………………………(299)
一、生长发育…………………………………………………………………………(300)
二、栽培技术…………………………………………………………………………(301)
第四节 烟草…………………………………………………………………………(302)
一、烟草的生产的发展………………………………………………………………(302)
二、烟草的生物学基础………………………………………………………………(303)
三、烟草的产量和品质………………………………………………………………(304)
四、烟草的栽培技术…………………………………………………………………(305)
五、烟草的成熟、采收和烘烤………………………………………………………(306)
第五节 大麻和亚麻…………………………………………………………………(307)
一、概述………………………………………………………………………………(307)
二、植物学特征………………………………………………………………………(308)
三、生物学特征………………………………………………………………………(311)
四、栽培技术…………………………………………………………………………(313)

参考文献…………………………………………………………………………………(315)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农业生产和作物栽培


一、作物生产概况
(一)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吃、穿问题,而解决吃穿问题,主要靠农业生产。从公元前21世纪至清代,我国先后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阶段,当时人类已从采集野生植物果实为食物的过程中,通过长期摸索观察把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驯化栽培成为农作物,并逐渐认识到种植培育植物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掌握了各种作物的栽培方法。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开垦荒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开沟排水,积蓄雨水,改进灌溉技术,施用肥料,并按作物种类予以种植,致使人类从依赖自然产品到粗放种植并逐步进入精耕细作的以栽培为主的生产阶段。因此,作物生产的实质是人类利用作物对土壤,雨水,太阳光热等环境资源的能量转化为粮食和衣、被等,供人类生活需要的一种活动。
农作物产品是人类的重要粮食、衣被的唯一来源,畜牧业动物的产品,对人类的营养、穿着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由此可见,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食物,全部是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
作物产品是多种多样的,推其来源,主要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作物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所以,要想作物高产,就要充分利用光能,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来促进光合产物有较多的积累,并较多地运输到产品器官中去,这就是作物高产栽培的基本原则。
通常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作物生产则是农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作物生产的发展,不但提供了人类所需的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基本生活资料。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工业原料,特别是轻工业的大部分原料。粮食是农业基础的基础,粮食亏缺,人民生活和工业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只有提高粮食和其他作物的生产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也只有在粮食和其他作物的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情况下,和其大幅度增产的前提下,农业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才能满足工业的原料或畜牧业饲料的供给和促进其发展。因此,作物生产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实现我国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现状和发展方向
1.世界作物生产概况
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对农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在农产品的生产中,粮食的生产被列为首要任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自1949年以来逐年增加,1980年最高,达到717137千公顷。由于耕地面积所限,不能单靠扩大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各国都很重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994年虽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1980年减少了2.3%,但由于单产提高,总产却增加了24.6%(表1-1)。

表1-1 世界谷物面积、单产、总产

年份

收获面积


单产(kg/hm2)


总产(千吨)


1979-1981


717137


2194


1573337

1992

700409

2799

1960172

1993

689412

2744

1891578

1994

689146

2830

1950599

世界粮食总产量从50年代以来,平均年递增约4.2%,1984-1994年的10年间,每年递增2.4%,我国从1949-1994年的45年间,平均递增率为2.1%,1984-1994的10年间平均增长率为2.4%。
表1-2 部分国家谷物产量 (单位:kt)

国别

1950

1960

1970

1980

1992

1994

世界总计

688846

961900

1212948

1570454

1960172

1950599

中国

320564

400164

397212

美国

140717

180428

186851

269991

352757

357377

前苏联

78939

130807

179176

182832

印度

52861

84527

113909

145079

201932

212482

法国

13882

22857

31757

48001

60638

53641

加拿大

21695

25515

28954

40795

49513

47054

巴基斯坦

17828

21115

12099

17337

22117

22256

。。。

(需要教材更多内容,请点击此下载

admin

【打印】       【关闭】


copyright 西藏农牧学院 © 2007-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