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校级精品课程 | 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 申报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其他资源 |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列表  
 ·森林培育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
 ·家畜病理学
 ·西藏作物栽培学
 ·结构力学
 ·植物学
 ·土力学
 ·电机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概率论
 ·兽医微生物学
 ·基础工程
 ·动物遗传学
 ·饲草加工与贮藏
 本课程信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部分习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参考文献书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申报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案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授课录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图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各专业)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同学们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从而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当代大学生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为今后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做好思想理论准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知识方面:本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以及几大理论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能力方面:本课程根据自身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分析和认识当今中国的实际、时代特征和当前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教学,促使学生把学习科学理论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素质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搞清楚:在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执政兴国的使命和执政为民的宗旨的理论与实践。进而帮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掌握和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承担起历史使命。
文字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课程的难点是如何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从而使之能够真学、真信,对理论产生高度的认同感。


学分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授课总时数96学时、6学分;其中课堂教学7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课堂教学在第4学期进行;实践教学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也可在暑期进行。
考核方式:课堂教学期未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主要是作业、课堂讨论),占总成绩的40%,期末为60%。社会实践根据调研报告考核记分。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概论》。
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熟悉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理论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熟悉和了解科学发展观。
知识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条件与过程,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教学难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的内在关系.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在;熟悉和把握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知识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过程与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内涵。
教学重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难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及其发展规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
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及是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选择,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和经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问题。
教学重点:认清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独创性和成功的历史经验。
教学难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独创性即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色究竟在何处,有些什么样的成功经验。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刻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知识点: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的含义,特点及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本质两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熟悉和掌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长期性;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特征。
知识点: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征及其长期性;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基本纲领的关系。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复杂性。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熟悉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改革包括的主要内容。了解我们进行了怎样的开放,将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知识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的特点、对策和措施。
教学重点:"三步走"战略步骤;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难点:"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科学性。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了解选择的历史过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内容;熟悉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新概括;全面理解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的重大意义。把握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如何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济制度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发展和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这样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为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为什么不能照拌西方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和多党制,为什么要积极稳步推进政治同志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正确理解在吸取人类文明成果时,必须分清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理论在国家和法的理论上的根本区别,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知识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意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主要目标,内容和原则。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目标;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
教学难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人民民主专政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导思想、重要性。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致性。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和重要意义,了解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方针政策。
知识点: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教学重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教学难点:如何构建和谐和社会。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了解党关于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立场、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了解我们党和人民对解放台湾问题的坚定信念和决心,把握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台湾方针政策建立了“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的两个重要历史过程、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及其对解放台湾的重大推动作用;了解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极端重要性,学习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新形势下的坚持和发展。
知识点: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重大意义。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过程基本了解。"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战略意义。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 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知识点: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教学重点: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难点:中国为什么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完成这一事业,必须决定地依靠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必须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必须加强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帮助学生认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本力量;帮助学生树立群众观点,掌握群众路线,把自己融入广大群众建设工作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重点:爱国统一战线。
教学难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与党的领导的关系。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四、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三、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四、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第三节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二、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三、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党始终坚持的政治立场;充分认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字典,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途径和重大意义。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的关系。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节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课程参考资料
1、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重点教材 2010年修订版
2、主要参考书: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改造我们的学
(2)十一届六中全会文件《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政治报告
(4)《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卷。
(5)《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6)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版。
(7)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8)庄福龄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9)奚广庆主编,《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0)郑必坚、龚育之、杨春贵、李君如主编,《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11) 卢烈英主编,《邓小平理论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12)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编,《邓小平理论讲座》、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等
说明
本大纲按理论课时78来安排,任课教师可在本大纲的基础上,根据课时实际情况进行更改。
教学法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把理论教学同学生日常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发挥整体效应。
2、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各种方法,如课堂讨论,组织学生演讲、辩论、问题法等形式。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互联网、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把声音、图像、文字组合起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生动性、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

admin

【打印】       【关闭】


copyright 西藏农牧学院 © 2007-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