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动态
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资源与环境学院召开2025年度教学研讨会

时间:2025-04-15   点击数:

在“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为做好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相关工作,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学院于4月11日下午在会议室成功举办了以“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背景下如何上好每堂课”为主题的年度教学研讨会。会议由分管教学副院长王忠红教授主持,全院教师参会,教务处副处长商鹏教授莅临会场并作点评。研讨会以现场发言交流与会后文字交流方式进行。现场交流的老师分享了自己任教以来围绕“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助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背景下如何上好每堂课”的思考、探索、心得体会。

大布穷副教授以《森林培育学》课程为载体,创新性地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在系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价值培养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显著提升了课程育人成效。国家级教学竞赛获奖者周芳副教授以“坚守育人初心,让AI赋能课堂教学”为题分享了多年教学改革经验,并对AI赋能教学提出了深刻思考,认为“对教师而言要坚守育人初心,绝不能满足AI推送的现成答案,要把人工智能当成助手,但不能过度依赖,既要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又要防止技术凌驾于育人之上”。青年教师代表,自治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者张英老师以“人工智能背景下《遥感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为题作了精彩分享,“上好每一堂课需要在教学上投入非常多的精力”的感悟得到了在场老师们的共鸣。

为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张志伟副教授用丰富的矿物和化石标本及不同地貌的照片辅助教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王芳副教授“让知识在指尖生长--基于多感官体验的植物学教学探索”;青年教师陈学达以“课前精心设计、课中高效实施、课后深度反思”的教学闭环模式,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三维联动”教学优化策略,给与会老师深刻的印象。与会老师对每位老师的分享进行了提问探讨。商鹏副处长在点评中指出,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面临转型挑战。他强调,教师应当着力提升专业素养,以批判性思维运用AI技术,实现“技术为教学服务”而非简单替代。

研讨会受到老师们的好评。张华老师表示“参加现场交流的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教学案例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科学。我印象特别深的是王芳老师在植物学教学中积极融入自然教育的先进理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方式新颖,教学效果良好,值得积极推广。”现场交流的王芳老师认为这样的经验交流方式“实践导向性强、启发创新思维、促进深度反思、构建学习共同体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老师们提交的文字交流材料看,学院集中开展的教学研讨会激发了老师们系统总结教学心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升教师数智素养能力并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撰稿:王伟

摄影:温腾蛟

校对:王忠红、次仁吉


版权所有:© 2015-2016  西藏农牧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地址:西藏林芝市巴宜区育才西路100号  邮编:860000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