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动态
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慕课西行 |《植物学》“金课”西行,揭秘生物演化奥秘

时间:2024-05-20   点击数:

为响应教育部高教司关于“慕课西行2.0”行动号召,着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及共享,学习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受中国农业大学邀请,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参与慕课西行活动。5月10日上午在4301教室,资源与环境学院2023级林学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共20余名学生参与了同步课堂全景互动学习,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和农学院2023级近30名修读《植物学》课程的学生参加了现场学习。


中国农业大学依托“生物学院生命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于良好的在线课程建设、核心课程建设基础,由生物学院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植物学》、2019年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植物学》负责人、在线开放课程《植物学》项目主持人刘朝辉教授和孟雷副教授主讲。

刘朝辉和孟雷两位老师围绕《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基于课程特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两位老师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带领同学们走入被子植物菊亚纲,认识茄科、唇形科和菊科。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开阔视野,启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学以致用,让学生体验到了植物学知识在专业领域和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提升了学习兴趣。课程引导学生建立生物演化观、关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价值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结合学科相关研究进展和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在生物安全、植物保护、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等方面有所作为,思政教育贯穿并有机融入课程,提升专业素养。


授课过程中马铃薯的发展史、嫁接的茄科植物、菊科植物的“智慧”、引起恐慌的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精彩案例,引发了两校同学的互动讨论,同学们认识到把种质资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两校同学积极发言,各抒己见,互促共进。

西藏农牧学院的张华老师对课程进行了精彩点评,并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介绍了西藏各科植物植物,拓展了课堂内容。



课后,两校师生给予了积极反馈。张华老师表示两校共上一堂课,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的讲解、典型案例的引入,让同学们系统认识了茄科、唇形科和菊科,激发了对校园植物的观察热情,开阔了视野。互动讨论引导同学们思考,认识到生物演化的重要意义,提高了防治入侵植物的意识。双方教师均表示两校共上一堂课是互促共赢的教学活动,表示之后要持续开展更加紧密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慕课西行,同步课堂”教学活动是中国农业大学组织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支持西部高校教育发展的具体行动,是基于两校植物学教学团队数次教学交流的基础,进行的课程“慕课西行”同步课堂。这种跨区域合作的教育模式,将有助于提升我校《植物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也将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全新的范例。


版权所有:© 2015-2016  西藏农牧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地址:西藏林芝市巴宜区育才西路100号  邮编:860000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