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功能农业技术在边疆地区落地生根,5月5日至6日,资源与环境学院功能农业课题组联合山西农业大学专家,在察隅县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的支持下,赴下察隅镇及察隅县城开展功能农业科普宣传、技术培训活动,以科技赋能边疆农业高质量发展。
5月5日,团队首站抵达下察隅镇,针对当地高海拔地理特征与特色农业需求,举办1场专题培训及科普推介。山西农业大学林文副教授以功能作物栽培管理技术为主题,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前期研究成果,系统讲解了功能糯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为农户送上“技术干货”。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侯磊副教授围绕“功能农业基础知识与边疆实践”,以察隅县特色作物为例,通过本土典型案例剖析,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功能农业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助力农民增收中的实践路径,进一步凸显了功能农业在边疆地区的适用性与发展潜力。培训现场气氛热烈,数十名基层农技人员、农户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围绕“如何提高作物对矿物质元素的富集效率”“功能农产品市场对接渠道建设”等具体问题踊跃提问。团队结合察隅县土壤特性与气候条件,逐一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并向参与者发放了功能农业科普宣传册,同步推广团队在猕猴桃矿物质营养强化等领域的科研成果,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撑。当日下午,在枇杷种植基地,团队现场推介了猕猴桃矿物质营养强化科研成果,向农户讲解富锌、富硒作物施肥技术,强调“科学种植”与“健康消费”的有机结合,切实帮助农户理解功能农业的实践价值。
5月6日,团队与察隅县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座谈,围绕“功能农业赋能边疆乡村振兴”展开深入研讨。山西农业大学林文副教授结合察隅县气候特点与土壤资源禀赋,详细分析了功能农业在当地的适用前景,提出了针对茶叶、特色水果等作物的功能化开发路径。我校侯磊副教授分享了团队在察隅县开展的土壤资源调研成果,重点介绍了土壤养分优化与作物营养强化技术,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参考。此外,还围绕在察隅县建立相关产业研究中心进行了交流。座谈会后,团队在察隅县城中心吉公社区广场开展功能农业科普活动。通过图文展板展示、宣传手册发放、现场咨询讲解等形式,向往来群众全面普及功能农业的核心理念、技术优势及在察隅县的实践成果,重点介绍了功能农业如何通过提升农产品营养品质助力农民增收、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此次校地联合服务活动是我校践行“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技术下沉、科普惠农、校地协同,为察隅县功能农业发展注入了高校智慧与科技力量。未来,资源与环境学院将持续深化与山西农业大学及察隅县的合作,聚焦边疆农业发展需求,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效能,为促进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贡献更大力量。







图:李汶远
文:高宛宛
校审:米玛桑珠、次仁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