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正文

喻武导师简介

时间:2024-08-31   点击数:





个人简介

个人基本信息:喻武(1981.05- ),男,汉族,党员,湖南省益阳市人,教授,硕士导师,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入库专家、西藏自治区环境评价与水土保持方案评审入库专家、西藏农牧学院水土保持专业负责人、西藏农牧学院高寒水土保持研究中心负责人,荣获“自治区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西藏农牧学院科学技术二等奖”、“优秀班主任”等奖励荣誉称号。

学习经历:

(1)  2021.09 —至今, 浙江大学,在读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博士学位

(2)  2004.09 — 2007.06, 西南大学,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硕士

(3)  2000.09 — 2004.06, 西南农业大学,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学士

工作经历:

(1) 2023.09 —至今 西藏农牧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授

(2) 2014.08 至2023.08 西藏农牧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2) 2008.08 至2014.07 西藏农牧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讲师

(3) 2007.07 至 2008.07, 西藏农牧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助教

研究方向:

(1) 高寒区侵蚀机理与生态修复。

开设课程:

(1) 承担本科生课程:《基础气象学》、《土壤侵蚀原理》

(2) 承担研究生课程:《土壤侵蚀原理》。

科研项目与学术成果:

任现职以来,主要围绕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和冻融侵蚀、生态修复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教学上,与团队一同引领水土保持专业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评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和自治区一流建设专业;科研上,主持和重点与各级项目30多项,其中国家级5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 3篇,TOP顶刊1篇。一级学报4篇,中文核心10篇,教学论文2篇;合作发表论文70余篇,含15篇2区及以上SCI,TOP顶刊10篇(影响因子13分级1篇、8分级2篇、7分级6篇),公开出版专著4本,内部编撰4本。

主持结题项目信息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排名

执行年限

金额

编号

状态

1

西藏地区森林土壤典型调查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子课题

主持

2014年5月-2018年4月

20万元

2014FY120700

结题

2

基于星地遥感数据的藏东南水蚀侵蚀控制因子研究及数字制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

主持

2015年1月-2018年12月

51万元

41461063

结题

3

高寒区冻融交替影响下的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

主持

2015年5月-

2015年12月

5万元

2015TC024

结题

4

基于中小尺度的高寒区冻融侵蚀产流产沙规律研究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地区自然基金项目

主持

2017年1月—2018年6月

8万元

2016ZR-NY-04

结题

5

高寒区线性工程生物治理关键技术—以拉林铁路为例

水利部植物管理开发中心

主持

2017年6月—2019年12月

30万元

2017-zg-zx-57

结题

6

藏东南地区野外实验样地建设

浙江大学环资学院

主持

2020年10月-

2024年12月

9.8万元


结题

7

藏东南土壤有机碳高异质性成因与高精度量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

子项主持

2020年1月—2024年12月

75万元

41930754

在研

8

西藏古树空间分布格局及

健康评价

林学学科团队建设项目(校内外联合)

校内导师主持

2020年06月-

2021年11月

30万元

藏财预指2020-11-19

结题

9

藏东南冻融水力侵蚀交错带砾石空间分布格局及对土壤侵蚀影响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

主持

2021年1月—2024年12月

36万元

32060370

在研

10

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森林土壤调查及数据库构建

科技部子项

主持

2021年12月—

2025年12月

28万元

2021FY100803

在研

11

高山冻土土壤有机碳组分响应气候变化的分异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

子项主持

2023年01月-2027年12月

105万元

3241036

在研

12

牧光互补生态修复项目

河北展辉

主持

2023年9月-

2024年12月

30万元


在研

13

红拉山隧道弃渣场生态修复项目

芷兰生态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主持人

2024年5月-

2025年12月

35万元


在研

14

阿里土壤三普调查

宜宾耀光测绘有限公司

主持人

2024年5月

3万元


在研

15

川藏重点专项水土流失过程、机制和生态风险评估技术课题委托试验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

主持人

2024年6月

3万元


在研

16

水土保持创新人才实践基地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中央奖补资金

主持人

2016年5月—

2017年12月

150万元


结题

17

水土保持创新人才实践基地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中央奖补资金

主持人

2016年6月—

2017年12月

170万元


结题

18

色季拉山高海拔区域冻融交替影响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分析与研究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

第一

执行人

2014年11月-

2016年11月

6万元


结题

19

藏东横断山区干热河谷生物治理关键技术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地区自然基金项目

第一

执行人

2015年1月—2016年9月

6万元

2015ZR-13-36

结题

20

基于多尺度的高寒区冻融侵蚀产流产沙过程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

第一

执行人

2017年1月—2020年12月

40万元

41661061

在研

21

高寒冻土区砾石覆盖对土壤侵蚀过程影响的研究

西藏农牧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基金

第一

执行人

2017年6月—2018年6月

10万元

2017TC027

在研

22

色季拉山林线过渡带有机碳空间分布差异

林学学科团队

建设项目

第一

执行人

2020年06月-

2021年11月

20万元

藏财预指2020-11-15

在研

23

山地多年生特种经济植物水土保持培育技术

科技部

第一

执行人

2022年12月—

2026年12月

53万元

2022YFF1302904-01

在研

24

西藏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后续数据处理上传

自治区林草局

第二

执行人

2017年-

2019年

65万元


结题

25

《西藏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乡土教材编著

林学学科团队

建设项目

第二

执行人

2020年06月-

2021年11月

10万元

藏财预指2020-11-14

在研

26

藏东南典型山地土壤光谱数据库初步构建

浙江大学环资学

第二

执行人

2021年7月-

2022年6月

1.0万元


结题

27

林芝市巴宜区古树名木登记管理项目(2020)

巴宜区林草局

第一执行人

2020年9月-

2021年9月

10万元


结题

28

林芝市巴宜区古树名木登记管理项目(2021)

巴宜区林草局

第一执人行

2020年9月-

2021年9月

10万元


结题

29

高寒冻融侵蚀区土壤侵蚀机理与碳迁移特征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地区重点基金项目

第三

执行人

2018年11月—2021年11月

30万元

XZ 2018ZR G-34(Z)

在研

30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古树登记管理服务项目

日喀则林草局

第四

执行人

2018年-2019年

28万元


结题

31

拉孜县古树名木登记管理服务项目

拉孜林草局

第三执行

2021年6月-

2022年8月

50万元


在研

32

22古树名木

部队

第五执行人

2020年4月-

2021年4月

6万元


结题

33

山南洛扎县古树

山南市洛扎县林草局

第二执人行

2022年10月-

2024年12月

6万元


在研

3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教学

主持

2022年1月-

2022年11月

20万元


结题

35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思政

教学思政

主持

2022年05年-2022年11月

0.1万元


结题

36

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教学

主持

2022年5月—

2023年12月

5万元


结题

37

水土资源教学团队

西藏农牧学院

第一执行人

2022年05月-2023年12月

20万元


结题

38

《基础气象学》课程教学建设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参与人

2014年9月-     2015年9月

1.0万元


结题

39

《水土保持学课程》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参与人

2015年1月-

2015年12月

1.0万元


结题

主持结题项目信息情况:

代表性论文

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近100余篇,出版专著4部。近年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 Wu Yu , Yefeng Jiang , Wandong Liang, et al. High-resolution mapping and driving factors of soil erodibility in southeastern Tibet,Catena,2019.3

[2] Yuanyuan Yang; Qianqian Chen; Wu Yu; Zhou Shi.Estimating soil bacterial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in the Southeast Qinghai-Tibet Plateau[J].Geoderma.2022(416).

[3] Xiali Mao; Jinyang Zheng; Wu Yu; et al.Climate-induced shifts in composition and protection regulat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carbon decomposition through soil profile[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22(172).

[4] Wu Y ,Yongsheng H ,Songchao C , et al.Comparing Two Different Development Methods of External Parameter Orthogonalization for Estimating Organic Carbon from Field-Moist Intact Soils by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J].Remote Sensing,2022,14(6):1303-1303.

[5] YANG Y ,ZHOU Y ,SHI Z , et al.Interactive effects of elevation and land use on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Tibetan Plateau[J].Pedosphere,2020,30(06):817-831.DOI:10.1016/S1002-0160 (19)60836-2.

[6] Dan,Wan,Fa-Hu,et al.Sediment delivery of partially-unfrozen loam soil rill by snow/glacier meltwater flow.[J].Scientific Reports, 2019.

[7] Wu Yu,Jia Xiaolin ,Songchao Chen ,et al.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Rapid Estimation of Soil Erosion Factor Using Vis-NIR Spectroscopy,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2018.4

[8] Ma Z, Zhou L, Yu W,et al.Improving TMPA 3B43 V7 Data Sets Using Land-Surface Characteristics and Ground Observation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J].IEEE Geoence & Remote Sensing Letters, 2018, PP(99):1-5.DOI:10.1109/LGRS.2017.2779127.

[9] He K , Ma Z , Zhao R ,et al.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to Retrospectively Obtain Downscaled Precipitation Estimat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J].Remote Sensing, 2018, 10(12).DOI:10.3390/rs10121974.

[10] Ma Z , Zhou L , Yu W ,et al.Improving TMPA 3B43 V7 Data Sets Using Land-Surface Characteristics and Ground Observation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J].IEEE Geoence & Remote Sensing Letters, 2018, PP(99):1-5.DOI:10.1109/LGRS.2017.2779127.

[11] Ma Z , Xu Y , Peng J ,et al.Spatial and temporal precipitation patterns characterized by TRMM TMPA over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nd surrounding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18, 39(11-12):3891-3907.DOI:10.1080/01431161.2018.1441565.

[12] Teng H , Liang Z , Chen S ,et al.Current and future assessments of soil erosion by water on the Tibetan Plateau based on RUSLE and CMIP5 climate models[J].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 635:673-686.DOI:10.1016/j.scitotenv.2018.04.146.

[13]  Jia X , Chen S , Yang Y ,et al.Organic carbon prediction in soil cores using VNIR and MIR techniques in an alpine landscape[J].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1).DOI:10.1038/s41598-017- 02061-z.

[14] Ma, Ziqiang; Shi, Zhou; Zhou, Yin; Xu, Junfeng; Yu, Wu; Yang, Yuanyuan.A spatial data mining algorithm for downscaling TMPA 3B43 V7 data over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ith the effects of systematic anomalies removed[J].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17,200(1) 378-395.DOI:10.1016/j.rse.2017.08.023.DOI:10.1016/j.rse.2017.08.023

[15] Teng, Hongfen; Ma, Ziqiang; Chappell, Adrian; Shi, Zhou; Liang, Zongzheng; Yu, Wu.Improving Rainfall Erosivity Estimates Using Merged TRMM and Gauge Data[J].Remote Sensing.2017,9(11):1134.DOI:10.3390/rs9111134

[16]  Li S , Shi Z , Chen S ,et al.In Situ Measurements of Organic Carbon in Soil Profiles Using vis-NIR Spectroscopy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49(8):4980-4987.DOI:10.1021/es504272x.

[17] 梁万栋,王小姣,高志康,等.西藏尼洋河流域河谷地带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分布特征[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1(12):101-110. DOI:10.13207/j.cnki.jnwafu. 2023.12.011.

[18] 梁万栋,王小姣,高志康,等.西藏尼洋河流域不同侵蚀区土壤理化性质差异[J].高原农业,2023,7(02):134-140.

[19] 王小姣,梁万栋,万丹,等.青藏高原色季拉山流石滩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通报,2023,43(01):359-366

[20] 喻武,任德智,杨文姬,等.西藏米拉山土壤团聚体垂直地带性特征[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4(07):59-69.

[21] 黄莎琳,李晶,杨文姬,等.海拔对藏东南山地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格局的影响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22,49(01):62-69.

[22] 喻武,任德智,张鹏,等.藏东南高寒土坡面细沟水流输沙能力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1,35(06):76-82.

[23] 王君惠,喻武.地形对色季拉山典型植被过渡带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高原农业,2021,5(05):444-451.

[24] 喻武,王君惠,李小熊,等.高寒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7(05):455-461.

[25] 李小熊,李佶芸,喻武,等.基于MaxEnt的青藏高原区光核桃适宜分布区预测[J].西部林业科学,2020,49(05):142-148+154.

[26] 张鹏,姚甜甜,喻武,等.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土壤类型的抗蚀性[J].北方园艺,2020, (12):111-117.

[27] 张鹏,李小熊,姚甜甜,等.藏东横断山区业拉山背风坡土壤理化性质垂直地带性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8(08):111-118.

[28] 姚甜甜,张鹏,万丹,等.藏东南色季拉山迎风坡土壤物理性质垂直梯度差异性分析[J].北方园艺,2019,(24):94-102.

[29] 张鹏,姚甜甜,喻武,等.雅江流域干热河谷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39(04):9-17.

[30] 姚甜甜,张鹏,万丹,等.藏东南泥石流区土壤理化性质与可蚀性K值影响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9,50(02):245-249.

[31] 万丹,何财基,王玉民,等.藏东南高寒区尼洋河河谷地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性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09):106-114.

[32] 梁博,聂晓刚,万丹,等.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典型林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K值影响[J].土壤学报,2018,55(06):1377-1388.

[33] 梁博,林田苗,任德智,等.土地利用方式对雅江中游土壤理化性质及颗粒分形特征的影响[J].土壤,2018,50(03):613-621.

[34] 聂晓刚,梁博,喻武,等.藏中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33(02):43-47.

[35] 聂晓刚,梁博,杨东升,等.色季拉山土壤抗蚀性空间差异性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05):69-76.

[36] 万丹,梁博,喻武,等.藏东南泥石流沉积区植被演替过程物种多样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38(01):68-74.

[37] 万丹,梁博,聂晓刚,等.西藏色季拉山土壤物理性质垂直地带性[J].生态学报,2018,38(03):1065-1074.

[38] 梁博,聂晓刚,万丹,等.藏东南小型泥石流沉积区植被群落演替特征[J].西南农业学报,2017,30(06):1450-1457

专著:

[1] 《四川主要灌丛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编委,2017年。

[2] 《生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物实施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副主编,2021年。

[3] 《西藏核桃优良单株资源》,四川美术出版社,副主编,2022年。

[4] 《西藏核桃古树资源》,四川美术出版社, 编委,2022年。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西藏自治州林芝市巴宜区育才西路100号

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邮编: 860000

Email: yuwu4270@126.com


版权所有:© 2015-2016  西藏农牧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地址:西藏林芝市巴宜区育才西路100号  邮编:860000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