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回到首页 >> 学科科研 >> 科研动态 >> 正文

西藏农牧学院水土保持专业科研情况简介

 
科研动态  加入时间:2019-11-8 17:03:20     点击:5790
一、 我校水保专业科研硬件建设基础
    水土保持专业拥有室内试验室1个,人工模拟侵蚀实践基地1个,色季拉山4400m高寒区冻融侵蚀监测站1个,气象站3个(分布在校园、色季拉山山顶、鲁朗)。雅江干旱河谷种苗繁育基地1个。专业基本具备完成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土壤侵蚀监测、人工模拟侵蚀过程和乡土植物种苗繁育等方面的试验研究能力。依托站有学校“色季拉山国家森林生态定位站”,主要服务生态环境建设(包含有水分配、泥沙监测等设备)
二、我校水保专业科研开展情况简介
    我校水土保持专业团队立足青藏高原,抓住高海拔寒区土壤侵蚀特点,开展了以“冻融侵蚀机理”、“高原水土保持乡土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筛选”为主要方向的一系列项目的申报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团队成员开展了冻融侵蚀模数估算、高寒区侵蚀潜在危险性评价和人与自然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分析与研究等一系列工作,收集了西藏高原不同类型区土壤样品150余个,土样400余份,跨越除阿里以外的西藏主要地市,基本搞清藏东南高原山地垂直地带土壤侵蚀空间差异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程度的规律。同时,团队加强了对藏东南高寒区土壤侵蚀模数的估算,通过大量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数据,初步估算出不同植被类型和气候条件下的土壤可蚀性K因子数值。
    专业团队特别注意对高寒生态环境特点进行调查与研究,先后对藏东南不同生态环境的植被群落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与演替特征的研究,对区域内优良水土保持植物种质资源予以收集,共调查样地40余个,收集优良乡土水土保持种质资源多达200株,90多种。
    近年来,水土保持专业团队先后申报各类项目40余次,获批项目1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专项1项,自治区级项目5项,奖补资金项目1项,横向项目2项,到位经费450余万元,培养研究生4名,发表论文15余篇,其中SCI4篇,一级学报5篇,核心5篇,出版专著1本(详见附件),聘请校外客座教授1名。
近三年获批或在研项目:
1.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子课题,2014FY120700,西藏地区森林土壤典型调查,20145-20184月,20万元,喻武,在研。
2.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地区自然基金项目,2015ZR-14-32,色季拉山高海拔区域冻融交替影响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分析与研究,20151—201612月,6万元,杨东升,结题。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41461063,基于星地遥感数据的藏东南水蚀侵蚀控制因子研究及数字制图,20151-201812月,51万元,喻武,在研。
4.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地区自然基金项目2015ZR-13-36,藏东横断山区干热河谷生物治理关键技术,20151—20169月,6万元,万丹,结题。
5. 西藏农牧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基金,2015-1012,高寒冻土区土壤物理结构分析,20153月—201512月,5万元,喻武,结题。
6. 西藏农牧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创新人才培训基地项目,20166月—20186月,320万元,潘刚、喻武,在研。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41661061,基于多尺度的高寒区冻融侵蚀产流产沙过程研究,20171月—202012月,40万元,万丹,在研。
8. 西藏农牧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基金,2017-NY-04,高寒冻土区砾石覆盖对土壤侵蚀过程影响的研究,20176月—20186月,10万元,万丹,在研。
9. 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管理开发中心,高寒区线性工程生物治理关键技术—以拉林铁路为例,20176月—20206月,2017-zgsb-06,喻武,30万元。
10.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地区自然基金项目,堆龙德庆荒漠化分类研究,20171月—20186月,2016ZR-NY-084万元,张志伟,在研。
11.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地区自然基金项目,基于中小尺度的冻融侵蚀产流产沙规律研究,20171月—20186月,2016ZR-NY-048万元,喻武,在研。
12.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地区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高寒冻融侵蚀区土壤侵蚀机理及其碳迁移过程,20186月—20216月,30万元,万丹,在研。
近两年发表主要论文:
[1]梁博,聂晓刚,万丹,喻武,杨东升,汪书丽.藏东南小型泥石流沉积区植被群落演替特征,西南农业学报,2017,5      
[2]梁博,聂晓刚,杨东升,万丹,方江平,赵薇.藏尼洋河流域下游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物理性质差异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
[3]万丹,梁博,喻武,聂晓刚,赵薇. 藏东南泥石流沉积区植被演替过程物种多样性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
[4]万丹,梁博,聂晓刚,喻武,张博.西藏色季拉山土壤物理性质垂直地带性研究,生态学报,2018,3
[5]喻武,贾晓琳,陈颂超,周炼清,史舟.vis-NIR光谱快速估测土壤可侵蚀性因子可行性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2
[6]聂晓刚,梁博,万丹,喻武,杨东升.西藏尼洋河流域农田土壤团聚体及有机质分析,贵州农业科学,2017,2.
[7]聂晓刚,梁博,杨东升,喻武,万丹*.西藏色季拉山土壤抗蚀性垂直空间差异性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
[8]Jia X L,Chen S C,Yang Y Y,Zhou L Q,Yu W, Shi Z. 2017. Organic carbon prediction in soil cores using VNIR and MIR techniques in an alpine landscape. Scientific Reports. Online.
[9]Ma Z Q,Zhou L Q,Yu W, Yang Y Y, Teng H F, Shi Z. 2017. Improving TMPA 3B43 V7 datasets using l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and ground observation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10]Teng H F, Ma Z Q, Chappell A, Shi Z, Liang Z Z, Yu W. 2017. Improved rainfall erosivity map across China using gauge and satellite data. Catena. Accepted.
[11]Li S,Shi Z, Chen S C, Ji W J, Zhou L Q,Yu W, Webster R. 2015. In situ measurements of organic carbon in soil profiles using vis–NIR spectroscopy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9: 4980-4987.
[12] 梁博,聂晓刚,杨东升,万丹,方江平,赵薇.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典型林地土壤可蚀性初步研究,土壤学报(已录用待刊)
近两年出版的专著:
程武学,刘庆,万丹,四川省主要灌丛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科学出版社,20176月。
 


上一条:成都理工大学彭培好教授来我院进行专业建设、学术交流
下一条:资源与环境学院邀请中国(丽水)两山学院李泰君副教授作线上学术报告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2015-2016  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网站制作和技术支持: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地址:西藏林芝市巴宜区育才西路100号  邮编:8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