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牧学院藏猪研究团队长期坚持立足林芝实际,积极发挥人才优势、技术力量,服务西藏藏猪产业发展。2018年以来,在林芝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农牧学院与林芝银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就藏猪生态健康养殖、品种选育推广、基地建设规划、饲料配方研发、疫病防控、产品研发、学生实习与就业推荐、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谋求共同发展,培养实践型人才。与林芝银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推进“两地”(学校、企业)“两师”(专业教师、企业生产指导教师)育人形式,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对接,提前让学生体验真实职业环境,该公司共为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专业、畜牧兽医专业在校生提供28个实习岗位,学生通过6个月的实习,对未来工作环境有了感性的认识,对课程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切实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去年7月份以来,林芝银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共吸纳西藏农牧学院13名大学生就业。根据生产一线对人才素质能力等的岗位要求,学院通过改扩建方式建设校内综合实训基地1个,拥有猪舍5栋;在巴宜区百巴镇堆龙村藏猪养殖基地挂牌教学科研实习基地2个,拥有猪舍52栋;在米林县丹娘乡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各2个,拥有猪舍81栋,学生定期轮流进入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切实推进产学研结合。
开展藏猪新品系培育,扩大良种藏猪的推广。藏猪研究团队按照藏猪品种国家标准,开展了藏猪快生长品系和高繁殖品系的选育工作,并通过国家资源委员会认定。目前已选育至第6世代,藏猪出栏时间在原有基础上提前了70天,产仔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1.72头。2019年以来向当地养殖企业及农户推广良种藏猪370头,其中种母猪315头,种公猪55头;预计将提高近2000头左右的年出栏量,为当地企业及养殖合作社带来了近400万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带动16户农牧民脱贫。
积极选配能繁母猪,开展繁育技术培训。西藏农牧学院藏猪研究团队选派40余名技术骨干,深入林芝市藏猪主产区开展能繁母猪收集工作,共收集能繁母猪21127头;选派40余名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组成5个技术小组,采取B超查情、同期发情处理、人工授精等方式,完成19582头能繁母猪的配种工作,建立了配种工作台账;对各县(区)能繁母猪实施补孕,并建立了能繁母猪补孕工作台账,切实提高了广大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和养殖效率。同时,藏猪研究团队专家联合林芝市相关部门、林芝市银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到林芝市巴宜区、工布江达县、米林县、波密县、朗县等地,为800余名企业、养殖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第一线人员开展藏猪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人工授精技术操作、非洲猪瘟专题培训等各类专题培训10余场。
开展藏猪活体保种与超冷冻技术保种,提高保种效率。西藏农牧学院藏猪研究团队在校内教学实习牧场建立了藏猪活体保种选育基地,基地内现有藏猪能繁母猪236头,群体规模已达830余头;联合林芝银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山南市隆子县三林乡边久林富农养殖合作社、林芝市堆龙藏猪生态养殖基地、恰巴商品猪育肥基地、仲萨藏猪繁育扩繁基地、丹娘藏猪繁育扩繁基地等,建立了藏猪养殖示范基地,群体规模已达15000余头,养殖规模是原有基础的3倍以上,根据各基地现有的养殖条件,群体规模有望突破75000头。除此之外,为切实提高保种效率,降低保种成本,针对全区范围内的藏猪品种资源现况,建立了332份组织基因表达库,2530份DNA样品库;建立53份体细胞冷冻保存库;正在积极开展精液或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库的建设工作,切实提高了保种效率。
加强校企联合,研发藏猪全阶段饲料。为解决圈养、人工饲料对藏猪肉品质的影响,发挥西藏农口院士工作站的优势,联合相关企业和院士工作站团队成员,针对不同时期藏猪生长对营养吸收的需求,完成了藏猪8个时期饲料营养成分评价和9个配方制作,分别是藏猪妊娠母猪饲料、舍饲哺乳母猪饲料、舍饲断奶仔猪饲料、舍饲保育猪饲料、舍饲生长肥育期饲料、放养藏猪商品猪饲料、藏猪专用发酵饲料、藏猪种公猪饲料等配方制作。目前该配方已推广至西藏工布江达蕃腾农牧生态实业有限公司、林芝云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投产以来,银丰公司共生产销售发酵饲料600余吨。目前,日产发酵饲料20吨,沃野、浩恒公司及部分合作社、养殖大户正在使用公司生产的发酵饲料,养殖效果显著,深受广大养殖户的一致好评。
开展藏猪常见疫病研究,为疫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围绕西藏藏猪常发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对藏猪常发的链球菌病、巴氏杆菌病、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猪流感、猪戊型肝炎病以及藏猪寄生虫病等方面开展血清抗体流行病学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以上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和耐药性等方面的研究,为藏猪疫病的防控以及藏猪产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围绕藏猪深加工,联合肉制品研究与产品开发。与林芝市阿姆拉食品有限公司、沃野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了藏香猪肉风味和色泽保持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藏猪肉副产物高值化加工技术及新产品开发、传统灌装肠制品品质提升及新产品开发研究。2018年以来,共联合开发藏香猪风干肉(低温轻微发酵)制备技术1项;开发高档藏香猪风干肉(低温轻微发酵)产品1个;建立藏香猪风干肉小试生产线1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编写了西藏生鲜肉冷链物流详细报告1份,研发藏香猪生鲜肉冷链冷藏技术1项;研制了灌装肠新型原料配方1个,创新加工技术1项,开发新型产品1个。
加强人工授精技术应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良种覆盖率。结合我区藏猪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从现有的良种藏猪群体中选择了53头藏种公猪作为种用藏猪,完成了驯化采精工作;先后生产出合格的藏猪精液产品13000余份,已全部应用于林芝银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各个养殖基地、示范户、合作社等养殖集体,减少了约2000头藏种公猪的饲养量,降低养殖成本约200万元,节约饲料成本约150万元,并提高了良种覆盖率。
深化企业技术服务,完善藏猪产业发展体系。西藏农牧学院藏猪研究团队与林芝银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完成了藏猪标准化饲养试验,主要包括藏猪标准化养殖过程中的日常管理,育种选育、疫病防控、肉质测定、营养需求、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工作,填补了藏猪标准化养殖体系的空白,即将完成藏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地方标准1项。
下一步 ,西藏农牧学院藏猪研究团队将进一步发挥人才、技术优势,联合林芝市相关藏猪企业,进一步做好藏猪的选种、育种、保种工作,保护种群的优良特性,实现快速扩群;不断优化藏猪饲料配方,加强藏猪常见疫病研究,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大力研发藏猪肉制品深加工新技术,打造藏猪品牌;加大对农牧民养殖主体的培训力度,推进职业化藏猪养殖农牧民队伍建设;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实现精准推广,提高藏猪繁育率、出栏率,丰富藏猪肉制品,切实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