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藏农牧学院干部师生关注“两会”动态,学习“两会”精神、热议“两会”话题,纷纷结合新时代高校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要求、新期盼,组织线下座谈、线上学习交流等活动。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等一系列与高校师生学习工作息息相关的话题展开讨论,畅谈感想和体会。
2018级农村区域发展本科班次仁央宗说道,李克强总理提到“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西部地区青少年的特殊关怀。在这样大好时代背景下,希望有更多的兄弟姐妹能跟我一样,在党的各项教育优惠政策下,来到大学校园学习知识,汲取养分,增强本领和才干。同时,我也深感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将不辜负新时代所赋予的光荣使命,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的淳淳教诲,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放飞青春梦想、演绎出彩人生,用自身所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回报祖国和社会,为筑就美丽中国梦添砖加瓦。
学生工作处处长赵德军说: 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如何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需要书写新的答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作为西藏农业高等院校,我们要立足三农,面向西藏。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要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要知西藏,爱西藏,奉献西藏。相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发展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中还存在很多短板弱项。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教育要更好融入,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精神要再夯实,劳动意识、劳动素养要再强化,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要再锻炼,科学素养、实践能力要再提升。“三全育人”要取得新成效,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大学工队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要取得新进展,形成长效机制。
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邢震谈到,要把“两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本职工作的动力,作为西藏农牧学院的一名专业教师,要以学校办学定位为指导,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 “三农”,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解放思想、大胆突破、激发活力,努力探索具有西藏特点,符合西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深入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有机融合,扎实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筹做好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确保广大学生生命安全和正常教育管理秩序。要教育引导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努力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电气工程学院教师袁超说:“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复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贯穿融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谋篇布局、力量统筹、政策储备、风险应对等各项工作,千方百计促进2021届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动物科学学院辅导员王倩倩谈到:作为青年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思政辅导员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度,要学好党的奋斗史,讲好党的为民情,用真挚的情感、真实的故事、真切的情怀,甘当讲好党史的“播种机”,甘作铸魂育人的“发动机”。同时,要开展好“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充分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招生就业处处长薛涛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不仅是纸面上的统计数字,也与广大大学生的信心和未来息息相关。政府工作报告对就业的重视,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也为我们做好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振了精神、鼓舞了信心。
(供稿:宣传部 审核:巴桑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