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苑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苑要闻 - 正文

[学党史 葆初心 践使命]第九批援藏干部、浙江大学陈凯旋副教授为西藏农牧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做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讲座

发布日期:2021-04-28 浏览量:

  2021年4月26日,西藏农牧学院党委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第四次专题学习会。学习会由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云丹加措主持。区党委意识形态考核组副组长白玛顿珠进行现场指导。在家校领导及各二级单位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

  会上,第九批援藏干部、浙江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兼研究生管理处副处长、西藏农牧学院研究生处副处长陈凯旋副教授做了题为《在西藏的沧桑巨变中读懂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的专题辅导讲座。

  报告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开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包括藏族在内的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土,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并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

  整场报告从中国近现代史入手,把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通过纵向、横向对比阐释和解读西藏的前途和命运与伟大祖国的紧密联系。报告把叙事的起点放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我国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它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在近代历史上,西藏曾两次遭到英国侵略者的武装入侵,西藏民众殊死抗击英军,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西藏人民面对强敌入侵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中。

  接下来,报告回顾了全国范围内以及西藏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5000多字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对“红船精神”作出概括。习近平同志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立党为公、忠诚为民”,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自它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刻在它的基因里。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而在西藏,新民主主义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1年,彻底驱逐了帝国主义势力。1951年5月23日,新中国的北京,中南海勤政殿,《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协议第一条开宗明义: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第二阶段,1951-1965年,彻底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1950年3月28日,周恩来总理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拉萨召开。西藏自治区的成立,标志着西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长期处于农奴制的停滞状态的西藏社会,在短短几年中就跨过了几个世纪的历程,从封建农奴社会经过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进行飞跃,这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奇迹。

  紧接着,报告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召开的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回顾40年来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过程中,深切体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深切关怀西藏人民,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召开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每个关键历史节点都对西藏工作进行研究谋划,每一次都根据现实情况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总书记亲自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谋篇布局,多次就西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部署召开两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方向、明方略,亲自指导制定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规划一系列重大项目,帮助西藏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报告通过丰富的史料、图片资料和详实的数据、生动的语言,以浓墨重彩重点解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发生的沧桑巨变,重温我们党的初心。

(供稿:党史学习教育专班 审核:袁贵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