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20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和项目的决定》(藏政发[2021]11号),我校获得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西藏地区重要水利工程结构抗震能力分析与快速评价方法研究”获得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该成果由郭永刚高级工程师(教授)团队联合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河海大学完成。项目组历时12年,针对西藏地区水利工程特点,系统开展了对大坝结构地震安全自动化预警监测技术及临震对大坝的安全进行快速智能化评估方法研究,建立了能够远程传输的数字固态存储地震动反应台站。利用电子空间技术、计算机网络远程传输技术,以及图形图象功能和数学模型的计算功能,实现了水利工程结构强震安全监测的远程分析与梯级管理。建立了针对重大水利工程和重要区域和流域地震灾害预警及快速分析评估的数据库系统,提高了重大水利工程强震安全监测与防灾减灾能力。突破了传统水利工程震后分析与评价“慢”的瓶颈,提升了震后应急救灾的水平。项目研究成果对西藏地区水利工程地震安全监测与震后安全评价提供了成套的技术手段,已应用于西藏旁多、藏木等重大水利工程的抗震性能分析、安全监测与震后安全评价中,为工程成功建设、安全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环境效益。研究成果在保障西藏地区重要水利工程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应用价值,为全国水电工程大坝强震监测工作向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我校为参与单位完成的3项成果分别获得2020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一等奖为植科学院唐晓琴教授参与完成的“青藏高原林木害虫成灾机理与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二等奖为食品学院罗章教授和池福敏副教授参与完成的“西藏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加工关键技术及新产品创制”;三等奖为电气学院李朝霞教授参与完成的“西藏受威胁鱼类抢救保护技术体系与立体保护网构建”。
(供稿:科研处 审核:刘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