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苑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苑要闻 - 正文

【藏农喜报】西藏农牧学院强巴央宗教授获得西藏自治区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发布日期:2022-05-31 浏览量:

    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西藏主会场活动在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举办,活动公布了自治区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西藏农牧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强巴央宗教授荣获“最美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发布仪式暨科技工作者座谈会。

    强巴央宗,女,藏族,中共党员,博士,现任西藏农牧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西藏自治区学术带头人、藏猪首席专家。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国家948、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西藏自治区农牧厅等项目多项,30余年来一直坚持面向科技前沿、面向产业发展重大需求,长期奋战在科学研究一线、基层一线、中国边陲一线,带领团队在科研领域孜孜不倦地探索,尤其注重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西藏的农牧民群众排忧解难,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潜心钻研,科技创新成效卓著。长期以来,强巴央宗在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之余,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在西藏高原动物品种资源的保护和改良领域内就西藏重要的畜禽资源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探明了藏猪、藏鸡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并且对藏猪、藏鸡进行了保种、选育、遗传改良及开发利用研究,填补了国内西藏高原藏猪、藏鸡研究领域的理论空白。

    强巴央宗带领团队组建藏猪品种选育基础群,选育了藏猪新品系I系(快生长)和藏猪新品系II系(高繁殖)。建立了“西藏自治区藏猪种质资源库”,现拥有藏猪活体保种群体1400余头,体细胞200余份、卵母细胞50余份,组织表达库600余份,正积极开展藏猪胚胎冷冻保存技术的技术攻关。与此同时,她带领团队在藏猪冻精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进展,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藏猪冷冻精液现已保存5000余剂。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开展了藏猪个体克隆,西藏首例克隆藏猪于2020年12月3日诞生,填补了西藏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强巴央宗主编完成了《藏鸡饲养实用技术》、《藏猪饲养实用技术》,为更好地向西藏养殖农户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她于2013年出版藏文版《藏猪饲养实用技术》。参编国家禽类遗传资源巨作《中国禽类遗传资源》。在国家或者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合作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得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和动物遗传育种分会上获优秀论文奖2次,在西藏自治区科协解决“三农”问题的研讨会上获论文一等奖,2013年在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会议上荣获中国畜牧吴常信院士基金奖励“动物遗传育种生产与推广成果奖”。

    攻坚克难,主动挑起藏猪产业发展重任。 藏猪是在高原环境经过长期进化和驯养而来的猪种,是青藏高原不可替代的具有特殊地位的畜种,是西藏开发绿色食品和特色产业的重要物种资源。2006年以来,强巴央宗带领团队全面调查研究藏猪种质资源,摸清,探明藏猪品种现状、养殖特点、藏猪生活习性以及生长规律,并建立藏猪保种场,利用现有的藏猪群体,组建了品种选育基础群。在实验室和实验基地设施设备非常落后的条件下,前期的基础研究工作开展起来异常艰辛,但强巴央宗并没有放弃,她与团队师生一起攻坚克难,创造一切可创造的条件,把各项工作做得非常圆满。

    正所谓“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基础群组建后,强巴央宗团队按照快速生长性能和高繁殖力2个方向进行选育,经过5个世代选择,藏猪快生长新品系经过生长出栏时间缩短了65.9天;经产母猪总产仔数和活仔数为6.13和5.87头,分别提高了0.77和0.92头。藏猪高繁殖新品系经产母猪产仔数和活仔数为8.01和7.19头,分别提高了1.40和0.90头。该新品系选育达到育种目标,选育进展明显,于2016年通过了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专家的认定。在新品系的培育过程中,团队人员较少,基地无充足的项目资金聘请专门的养殖人员,强巴央宗毅然带领团队参与到藏猪的养殖、日常饲养管理和记录,正是她与团队的辛劳付出,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新品系的培育工作。

    随着新品系培育的成功,在基础设施及人才组成方面也逐渐充足,强巴央宗根据当前自治区藏猪产业发展现状,结合自身情况,主动挑起藏猪产业发展的重任,向林芝市各优秀企业、各养殖合作社、养殖大户等推广快生长和高繁殖品系的良种藏猪2500余头,进一步改善了藏猪群体的繁殖力低、生长速度慢等问题。通过良种藏猪的推广,提高了养殖企业及养殖户近20000头左右的年出栏量,带来了近6000万元的直接经济收入。根据藏猪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强巴央宗团队以藏猪快生长新品系为父本、高繁殖新品系为母本,进行配套杂交,建立纯种藏猪配套系,生产商品代藏猪,为藏猪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乐于奉献,积极服务农牧民群众和社会。参加工作以来,强巴央宗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经常深入农户,向农牧民传授现代养殖技术,对农牧民有求必应,随时义务接受农牧民的电话或上门咨询,解决他们的技术难题,群众基础非常好。她多次奔赴海拔4500米以上等高海拔地区考察,在本区畜牧业资源和保护上进行科学研究,积极为西藏“三农”服务,对西藏高原特色养殖资源保护,提高农牧民养殖水平,增加农牧民收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受到农牧民的一致好评,当地农牧局向她送来“科技无私奉献”的锦旗。到目前为止,她所带领的团队平均每年开展农牧民现代养殖技术培训1000余人次,为提高参训劳动者素质,作出了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强巴央宗始终心系藏猪产业发展,在各级政府、企业、群众需要的时候,都能够挺身而出。在我区藏猪产业发展瓶颈期间,她协助当地政府开展能繁母猪收集和人工授精工作,驯化种公猪50余头,年可生产精液3万剂。在良种藏猪推广过程中,她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约120余贫困户脱贫,不仅大大降低企业养殖藏猪的成本,同时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在林芝市5县(区)藏猪人工授精技术人员培训中,她参与推广藏猪人工授精服务200余场次,为藏猪产业发展储备了科技人才。她还指导团队完成藏猪8个时期饲料营养成分评价和9个配方制作,目前配方已推广至饲料加工公司,自投产以来,共生产销售饲料约3000吨。部分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贫困户正在使用公司生产的发酵饲料,养殖效果显著。

    强巴央宗同志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于平凡的科研岗位上服务产业发展,用微薄之力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发展。

 

(供稿:科研处   审核:商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