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与就业是学校的“入口”和“出口”,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基础、社会声誉和长远发展,是学校的生命线,近十年来,学校招生就业处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招生的宣传力度和创新举措,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寻找更多优质就业岗位,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一、招生工作
严格遵守招生工作纪律
在各类招生工作中,严格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坚持“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和有关规定,严格遵守高校招生“十严禁”“30个不得”“八项基本要求”等规定。

创新招生宣传方式 生源质量有所提高
制作《西藏农牧学院、普高招生简章》宣传手册、近十年招生宣传片邮寄到区内外3000余所高级中学,同时在《西藏日报》《西藏商报》发布整版招生宣传报道,提升学校知名度。通过“招生宣传册”、“现场招生咨询活动”以及“官方微信、微博”等宣传渠道加强招生宣传。


认真开展新生入学复查
自2020年来,严格按照新生入学资格复查程序开展全覆盖报到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
大力培养农牧民子女
建设美丽新西藏,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的时代考题已经列出,西藏农牧学院的答卷正在写就,学院培养西藏农牧民子女,解决乡村农牧民最基本民生问题,培养了更多农牧民子女服务乡村建设。

大力培养部队生源
2013~2021年共有166名学生投身军营报效祖国,学校普招培养了802名部队生源,每年部队生源比例保持在1%-2%之间。目前,部队生源就业主要服务西藏基层一线,部分学生更是充实到了边境乡镇各条战线上,该类生源因思想过硬、政治过硬、身体过硬、素质过硬,为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工作和固边兴边强边富民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就业工作
高度重视 切实落实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把就业创业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成立校级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在各教学单位设立就业创业工作专干,具体开展本单位就业创业各项工作,建立党政同责、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学校+二级教学单位+就业创业专干+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庭的六级联动管理体制,发动全校力量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并作为各二级教学单位工作考核主要指标之一,真正将就业创业工作摆到重要突出位置,切实落到实处。
着力转变就业观念
把政策宣传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就业指导、渠道拓展、服务保障等各环节,坚持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创新,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就业工作互融互通,增强时代感和实效性。多方面、多层次自主编印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资料,每年邀请政府部门专家、用人单位、优秀校友来校开展政策宣讲、专题讲座、就业政策咨询等就业政策进校园活动以及通过校园广播、悬挂横幅、开展知识竞答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教育,确保人人知晓政策、善用各种政策。进一步把就业指导系列课程扎实深入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以载体建设推动就业创业观念更新。一是加强培训力度。把就业创业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西藏农牧学院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方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并建设1门创业类核心课程。二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聘请知名企业家和创业校友进校开展讲座和指导,建成校级就业创业导师专家库,提升教师教育指导水平;建立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成长激励机制,逐步开展就业创业赛课、优质公开课等活动,促进教师队伍长足发展。三是推进校企合作。着眼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推行企业实习和就业见习基地建设。
培养创新意识 提升创业热情 加强创业扶持
实施教育引导树立科学教育观念。学校积极开展向内外各类就业创业培训及专场宣讲活动,邀请人社部、自治区教育厅、人社厅、林芝市、创业典型毕业生、优秀企业家到校开展创业宣讲活动、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创业课程专项培训活动。加大“双创”教育力度,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7 年开始面向部分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同学入住西藏农牧学院创业孵化基地,共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259个,提供扶持资金155.9万元,推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成长发展、落地见效,带动更多毕业生实现就业,已有62名学生实现创业就业。


开拓就业市场 拓宽就业渠道
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导向性作用,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科学储备并动态更新用人单位数据库,与用人单位取得双向有效沟通,进一步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加强就业市场供需衔接和精准帮扶,多方拓宽就业渠道,努力推进毕业生多岗位就业、到企业就业、到区外就业和自主创业。
毕业生就业行业贴近西藏人才需求实际
2013年-2021年期间,学校共计培养13367人毕业生,共计就业人数10672,其中农、林、牧、渔业就业人数5543人,农、林、牧、渔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毕业生人数的47.53%。

根据西藏自治区近四年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录公告及近四年区内企业招聘信息不完全统计,区内对农牧人才需求近600人。2012年-2021年学校1202名毕业生从事水电类行业,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水利支撑保障。
三、双创工作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学校坚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学生创业技能,激励学生创业精神,产学研结合为宗旨,于2017年8月15日与自治区人社厅、财政厅共建“西藏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正式挂牌运行,截止目前,累计投入各类建设经费551.9万元,累计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224个,直接参与创业学生300余人。
创新创业联盟。2019年9月,由区内七所高校积极参与的“西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在学校正式揭牌。打造了一个共同平台,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资源,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贡献。
2019年12月,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MSACU)成立,学校成为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首批成员,为创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提供了新契机,为实现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更大范围内的“互联互动、共建共享”,使学校“双创”工作迎来了一次重大“升级”。

专业与特长相结合的优秀创业项目。截至目前,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累计15个项目成功孵化,15名学生实现成功自主创业。40余名毕业生成功注册企业,真正实现自主创业就业。创业大学生中,以林学2015级本科班学生石利刚为代表,于2018年成功注册个人企业“西藏萨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注册资本已达300万元;以草业科学2013级本科班学生贡桑群培为代表,于2017年创办西藏暾博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注册资本已达100万元,并带动多名大学生就业。
以赛促创业教育工作。第二届至第八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西藏自治区复赛中,学校累计获得金奖5项、银奖9项、铜奖23项、最佳创意奖2项、最佳带动就业奖2项。获全国大赛银奖2个项目;获全国大赛铜奖5个项目。
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西藏自治区复赛中,学校首次获得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先进集体奖,且为区内院校首次获此殊荣。

(供稿:招就处 审核:杨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