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如同一束思想的光芒遍洒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初冬时节的察隅县察瓦龙乡,有这样一群人,走进田间地头结合群众关心关注的“三农”、教育、医疗、就业等政策,用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传递党的二十大精神,他们就是西藏农牧学院驻察瓦龙乡驻村工作队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他们的宣讲声声入心、字字有力,使党的创新理论在察隅大地落地生根,汇聚起察瓦龙乡各界干部群众奋进新时代的干劲和信心。

“大家知道不知道党的二十大是哪天召开的”“报告里再次强调我们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宣讲团开展的第三场宣讲现场,在学院驻察瓦龙乡驻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书记王海山的组织下,宣讲团成员张雷、洛追朗杰、强军锋、张小亮等来到龙普村为当地群众和僧尼作宣讲。他们的精彩宣讲时时赢来热烈的掌声,在他和群众的互动中,激荡人心、鼓舞奋进的党的二十大报告转化成了大家能切实感知到的好政策、好导向和好预期。
为第一时间把党的声音送至千家万户,宣讲团成员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的精神实质,精心筹备宣讲资料,围绕党的二十大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结合当地群众语言习惯和知识接受程度,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采取乡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不仅讲得对、讲得全,还带有“青稞味”、飘着“酥油香”。

汉藏两种语言让理论宣讲带有“青稞味”
为了把“普通话”变成“家乡话”,把言简意深的“书面语”变为易于理解的“歌词曲谱”,宣讲团用汉语和藏文两种语言文字制作宣讲PPT和宣传材料,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富民惠民政策等,母语的亲近感,拉近与乡亲们的心灵距离,让新思想的光芒照到每个民族、每个村落、每个人的心里。
宣讲团成员洛追朗杰注重由大及小、由远及近的方式,从中华民族的5000年历史文化说起,引导在场的群众和僧尼从历史的长河中遥忆建党初期的峥嵘岁月、回顾一大的历史背景、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宗旨。再到西藏和平解放的恢宏历史,通过新旧西藏比较的方式,对比祖祖辈辈在封建农奴制下的悲惨遭遇与新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生活,引导在场的群众和僧尼深情回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付出的艰苦努力和巨大牺牲。结合西藏的区情和实际,讲述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各个省市的支持援助下,党和国家给予了西藏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教育、卫生、医疗、社保、牲畜保险、易地搬迁、修路架桥、社会治安、人身自由等等,西藏在短短的70余年里迎来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新兴事物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这十年,西藏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基础设施建设、民族交融、民生保障、教育医疗、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成绩斐然,这是奇迹,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积小流以成江海,积跬步以至千里的必然结局。让乡亲群众大家切身体会中国共产党的恩情,从而倍加珍惜今天的社会安定和幸福生活。
在重温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幸福后,洛追朗杰鼓励群众去思考“惠从何来、惠在何处”,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循序渐进引导群众要自觉加强民族团结。各民族间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彼此欣赏、共同进步,在友好相处中不断增进感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定地维护祖国统一,始终铭记西藏的发展和进步与祖国的稳定繁荣密不可分,西藏永远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与十四世达赖及达赖集团划清界限,筑牢反分裂斗争的铜墙铁壁。要积极配合防疫工作。牢记自己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坚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规定。要积极配合村“两委”工作,服从当地政府领导和管理。基层事务多、繁、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任务艰巨、工作繁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者肩负重担,承载着群众和国家的期盼,压力也随之而至,因此,要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和配合,积极协助村“两委”开展相关工作,依法履行自己的参政议政权利,齐心协力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菜单式”专题宣讲让党的理论飘着“酥油香”
宣讲团成员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反复打磨多个宣讲专题,针对不同受众群体有针对性地“点菜”授课,将“一次性”宣讲变为“裂变式”宣传,“被动式”听讲变为“互动性”交流,时间更加机动,形式更加灵活。
宣讲结束后,在场的群众便围了上来,以宣讲团成员为中心摆起了“龙门阵”,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断提问。针对一个村民提问的孩子上学问题,他们回答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这就是说,以后我们的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了……”话还没说完,大家便热烈鼓起了掌。“刚才几位干部讲得好啊,把党的好政策说到了我们的心里,我们愿意听。”龙普村一位来听宣讲的群众兴奋地说,眼睛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宣讲,犹如一股股暖流沁入群众的心灵深处,不断凝聚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炽热情感。
宣讲团还针对不同受众准备多种专题宣讲材料,面对党员,宣讲队员从“全面从严治党”说起,引导党员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坚持一切工作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为人民服务。面对村“两委”干部,宣讲队员则从“乡村振兴”以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角度进行宣讲,引导村干部坚持以党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为了让宣讲更接地气, “我们不仅要把二十大精神转化成一缕春风吹进群众心田,还要让广大干部群众闻到二十大的‘青稞味’、嗅到二十大的‘ 酥油香’,把大家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驻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书记王海山坚定地说。
宣讲团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农牧民群众在哪,就把宣讲阵地延伸到哪,宣讲团聚村头、进地头、坐炕头,抛去照本宣科,没有大话套话,把“固定讲台”变为“流动课堂”,宣讲内容从“高大上”变得“接地气”,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党的二十大就在身边,党的二十大惠及每一个人。驻村工作队将宣讲融入日常的帮扶工作,在开展其他工作的过程中也因时因地进行理论宣讲,在不占用群众劳作时间的基础上,以拉家常的方式把宣讲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和田间地头,切实做到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入群众的脑、融入群众的心。
(供稿:院党委组织部 审核:毛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