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3日,由西藏农牧大学、重庆大学以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共同主办,西藏农牧大学水利土木学院承办的“高原环境土木水利工程与防灾减灾学术论坛”在西藏林芝成功召开。西藏农牧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逾200名师生与来自全国多家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本次学术盛会。

论坛聚焦高海拔、低温、强辐射、复杂地质等特殊环境下的岩土体力学行为、工程稳定性及灾害防控前沿领域,旨在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科研单位、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应对高原重大工程建设与安全保障面临的科技挑战。
会议议程紧凑,学术氛围浓厚。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刘汉龙教授作了题为《土木水利工程低碳转型新路径-生物建造》的大会主旨报告。随后,来自重庆大学、西藏农牧大学、浙江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河海大学等单位的十余位知名学者围绕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水湖分布及风险防控、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新技术、边坡生态加固、微生物岩土技术、地质灾害监测、高坝抗震等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会师生就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互动热烈。

本次论坛为高原环境土木水利工程与防灾减灾领域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通过深入的研讨,有效促进了本领域的学术创新与技术融合,不仅拓宽了参会师生的学术视野,也为提升国家高原重大战略工程的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工程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文:白庆芹
图:王培清
审校:王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