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苑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苑要闻 - 正文

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赋能教育教学改革

发布日期:2024-05-08 浏览量:

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党的二十大首次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高校作为落实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三大战略的关键交汇点,全面深入推进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数字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是新时代更好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西藏农牧学院聚焦师资短板和资源弱项,主动对标国家《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多措并举,深入实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计划,积极赋能教育教学改革。

坚持以师资培训为抓手,不断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工作,积极搭建形成了以“学历提升、挂职锻炼、短期访学、继续教育”为核心的师资培育体系,坚持引用育留相结合,注重从现有资源中挖掘师资潜能。党的二十大以来,围绕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学校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教师数字化培训,先后选派40余人次赴北京、浙江、江苏等地进行集中培训,邀请高校、企业、平台等6名专家来校开展相关讲座,参训人员超过500余人次。培训内容以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为重点,广泛涉及知识图谱、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智慧课堂等新兴改革领域,为进一步开阔教师眼界,提升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杠杆,积极推动教学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化转型离不开“硬件”支撑和“软件”保障。党的二十大以来,学校大力实施校园网络提升工程,累计投入专项建设经费2480余万元,积极推进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应用平台、智慧校园建设,为进一步夯实数字底座、丰富应用场景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坚持以专业、课程、教改、“四新”项目一体推进,通过开列项目选题方向、统筹项目资金使用等方式,有计划、有导向地推进数字化教学改革。近三年来,累计立项数字化教学改革项目6项,建成智慧教室6间、线上课程5门、虚拟仿真课程3门。拓展建立了基于国家智慧教育网、超星、智慧树、优课联盟等多平台的在线资源库,累计开设在线学分课200余门。为进一步弥补学校师资劣势,优化教学内容供给,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有力条件。

坚持以创新大赛为引领,深入开展数字化教学实践。教师数字素养的养成关键在实践。党的二十大以来,学校以开展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为契机,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管,高规格、宽范围组织开展校内选拔,高质量、特色化推荐参加区赛和国赛,形成了一大批数字化教学实践成果,取得一系列优异成绩,在全区高校中名列前茅。在近两届比赛中,学校共120余人参加了校内选派赛,共20人次代表学校参加了区赛,7人获得国赛资格。学校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中获得优秀组织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近期结束的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区赛中,学校共收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3位教师分别获得新工科、新农科以及基础课三个赛道的国赛资格。


文:郭恒

校审:黎普明、米玛顿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