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苑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苑要闻 - 正文

我院两项科研成果分别达到国内和区内领先水平

发布日期:2010-07-15 浏览量:

  近日,在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我院王建林教授主持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西藏高原油菜起源与演化研究”和刘翠花教授主持的国家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西藏玉米杂交繁育技术及新品种示范推广”分别通过了专家组鉴定,两项科研成果分别达到了国内和区内领先水平。
  王建林教授主持的“西藏高原油菜起源与演化研究”项目首次对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与采集,抢救性搜集了120份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为西藏油菜育种工作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野生油菜种质资源及较为翔实的本底资料,同时,运用分支分类学原理与方法,首次进行了西藏油菜系统发育研究,填补了西藏油菜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在分支分类研究上的空白。王建林教授不仅提出了西藏野生油菜及其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同时提出了以种、品种群、品种3级分类为主体的中国栽培油菜分类系统及相应的鉴定标准。项目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我区在油菜研究方面的空白,也是对我国油菜研究领域的重要补充,其研究专著《中国油菜遗传资源》更是学术领域的重要成果。
  刘翠花教授主持的“西藏玉米杂交繁育技术及新品种示范推广” 项目完成了玉米品种“本育9号”的杂交制种实验,制种产量225kg/亩,生产父本264kg/亩,在林芝地区推广面积5600多亩,青贮玉米“红旗1号”在林芝县、江孜县、拉孜县推广种植2000多亩,课题组还先后举办农牧民培训班6期,撰写科研论文4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我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西藏高原玉米杂交繁育技术高产制种的空白,同时还就地解决了玉米生产中用种难的问题,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