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国家教育部 财政部出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6月8日,我院郑维列副院长和科研处刘翠花副处长在西藏民族学院听取了教育部科技司王廷觉司长所做的“2011计划”解读报告。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康凯主持报告会。西藏区内各高校代表共计130余人听取报告。
王延觉司长对“2011计划”的产生背景、重大意义、主要内容、组织形式与特点、实施原则与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2011计划”是国家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有机结合,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的切实举措。实施“2011”计划重点要在一流学科建设、机制体制创新、创新人才培养、基础科研能力提升方面下工夫,“2011计划”的核心与重点是机制体制的改革,要从培育工作入手,与“学科特区”建设紧密结合。同时,“2011计划”是个引导性计划,要分层次实施。
报告会上,郑维列副院长代表农牧学院汇报了对“2011计划”认识和工作设想。他指出,“2011计划”的实施为我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院将认真领会王司长报告的主要精神,准确把握“2011计划”的主要内容、总体要求,根据西藏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学校自身优势与特色,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开展前期培育工作,为“2011计划”的项目申报工作奠定基础,力争通过“2011计划”的实施使学校综合实力得到较大提升。一要以机制改革为核心、以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为主线,从组织、认识、资金支持、奖励机制等制度上发挥带头作用,进一步促进学科融合、学科交叉,联合攻关,提高研究水平;二要在建设好现有国家及野外台站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同时,根据学校科研发展需要,努力组合资源,扶持发展校级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构建学校科研资源共享平台;三要从培育校级、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入手,逐步深入地开展工作,努力实现科技工作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转变,由分散式的科研行为向有组织的科研团队的转变,进一步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和平台条件建设,改善科技创新机制环境,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管理服务水平,从而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晋升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