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猪是少有的高原型猪种,是我国宝贵的地方品种资源,也是我国国家级重点保护品种中唯一的高原性猪种。它长期生活于无污染、纯天然的高寒山区,具有适应高海拔恶劣气候环境、抗病、耐粗、繁殖力低等特点。
学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围绕以藏猪、藏鸡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结合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和我区养殖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与需求,瞄准学科前沿,将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从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等方面开展了动物的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和形成机理,种质资源生物学评价,畜禽繁殖育种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培育畜禽动物新品系(种)等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针对藏猪研究,我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西藏重大专项等课题,形成了高原畜禽重要性状遗传规律与种质资源研究、高原畜禽低氧适应性遗传机理研究、高原动物细胞与胚胎研究等三个主要方向,拥有西藏高校重点实验室——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在工布江达县和学院实习基地建立了两个藏猪保种场,目前保种超过100头。在工布江达县措高乡措高村,按照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从高产仔数和生长快及瘦肉率高2个方向进行选育,建立了1个藏猪选育基础群,进行两品系生产性能测定,选育藏猪品系2个,同时完成了藏猪种群生态行为和采食食物种类调查等工作,对全区七个地市区的藏猪资源开展统计调查,2011—2013年已完成藏猪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藏猪国家标准正在积极申请中。
近几年来,在国家科技部、自治区科技厅、农牧厅等单位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经过课题组的研究与努力,目前已建设了藏猪保种基地,对藏猪遗传特性、分子标记和品系选育进行了研究:系统研究了藏猪行为特征、生长和屠宰性能,分析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检测了藏猪氟烷基因(Hal)、雌激素受体(ESR)、促卵泡素β亚基(FSHβ)、催乳素受体(PRLR)、黑素皮质激素受体-4(MC4R)等10余个基因的基因型频率;按照高繁殖力和快生长高瘦肉率2个方向选育建立了2个藏猪品系选育核心群,提高了生产性能。
2013年3月29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视察了我院实习牧场的藏猪保种基地,明确指出我院藏猪工作思路和方法是正确的,一定要做大做强,实实在在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根据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在学院党委、行政的领导下,课题组在工布江达县又开展了50户示范户建设工作,并同工布江达县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大学、西藏升阳农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制定藏猪产业开发实施方案,走向生产第一线,与当地政府和企业之间开展合作,进一步开展产学研相结合模式,积极推动我区特色养殖业的发展。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视察学院藏猪保种基地

藏猪放牧时采食植被观察

引进种猪保育床和分娩床

工布江达县邦达村保种基地

工布江达县措高村选育基地

考察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简阳科研试验基地

藏猪屠宰试验及样品采集

藏猪测定与选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