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10-2011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我院“西藏鬼臼毒素重要资源植物人工繁育与生物技术研究”和“西藏冬虫夏草多样性及虫草上真菌区系研究”2项课题分别获二等奖、三等奖。
食品科学学院兰小中副教授承担的由国家自然基金委、教育部、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联合资助的课题“西藏鬼臼毒素重要资源植物人工繁育与生物技术研究”,通过课题组不懈努力,建立了西藏桃儿七和八角莲毛状根诱导和培养技术体系,并从西藏八角莲中克隆鉴定了鬼臼毒素生物合成途径上的两个重要功能基因,即松脂醇合成酶基因和开环异落叶松脂醇脱氢酶基因,为利用毛状根液体规模化培养生产鬼臼毒素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利用这些关键酶基因进一步遗传改造西藏鬼臼毒素资源植物的鬼臼毒素生物合成途径提供了必需的目标基因,取得了良好的科研成果。
植物科学学院旺姆教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藏冬虫夏草多样性及虫草上真菌区系研究”,通过课题组不懈努力,广泛采集冬虫夏草样品,系统分离冬虫夏草和rDNA ITS和Mat-1-2-1序列分析,明确了冬虫夏草菌菌在青藏高原上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化特征;通过培养和非培养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冬虫夏草真菌区系,培养方法分离获得100株中国被毛孢菌珠及600余株其它真菌菌株,从中鉴定出92个种,非培养方法鉴定出108个分类单元,说明冬虫夏草存在丰富的真菌区系;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冬虫夏草多样性、起源与扩散以及冬虫夏草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