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12-2013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藏政发[2015]51号)获悉,我院2项成果荣获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其中,动物科学学院杨富裕副教授(援藏干部)、魏学红教授等完成的“藏北高寒牧区草地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重建技术研究”荣获2012-2013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高原生态研究所罗大庆研究员等完成的“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河谷半干旱区乡土植物抗旱性研究”荣获2012-2013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资环学院教师张华参与的“西藏不同区域冬虫夏草适生地的科学考察与生态学研究”荣获2012-2013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藏北高寒牧区草地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重建技术研究”项目以藏北高寒草地为基础,较系统地研究了藏北草地退化的发生机理和其它相关因素,利用围栏、补播、施肥、灭鼠、灌溉等综合措施,开展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人工草地建立、有害生物控制、草畜平衡调控、西藏高寒草地发展理论等研究。其中对“冬圈夏草”种植模式进行技术改良的研究为“小气候环境条件下的人工草地建植技术”提供了依据,增加了冬春季饲草储备,减缓了天然草地的承载压力,并推广技术成果20万亩。
“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河谷半干旱区乡土植物抗旱性研究”项目首次在西藏针对半干旱区分布的5种乡土植物进行了抗旱性试验研究;对巨柏、香柏、大果圆柏、砂生槐、矮锦鸡儿5种乡土植物的叶片形态结构、抗旱性生理和生化指标进行了准确测定,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首次明确提出5种乡土植物在半干旱区旱地栽植的土壤水分阈值。其研究结果为西藏优良抗逆树种的选育及其集水节水造林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科研处 编辑/张翠竹)